当前,我国产业基础总体仍处于中低端,产业基础存在严重的安全可控风险,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短板依然突出;工业基础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严重缺失,产品质量水平仍不高;创新还没有成为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严重缺失,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技术成果不多。7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在2022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指出,产业基础是工业发展的基本盘,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关键是要切实提高产业基础能力。
周济表示,今后15年是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战略机遇期,分为两个阶段推进。第一是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2025年之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我国产业基础薄弱问题要得到基本缓解,整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工程。到2035年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基础产业链中高端,创新引领、循环畅通的产业基础发展生态更加完善。
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产业基础是制造业的根基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许科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从规模来看,2012年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由20%左右提高到了近30%,工业产品出口覆盖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工业品贸易在全球占比约20%,成为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创新来看,我国围绕着信息光电子、集成电路、稀土功能材料等产业基础重点领域发展需求,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43家,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属于产业基础领域占比70%以上,成为引领带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2022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3.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充分表明了尽管受到新一轮疫情的冲击,我国制造业韧劲和竞争力依然强劲,产业转型升级态势没有改变。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与制造强国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国产业基础薄弱问题仍然突出,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已经制定了“十四五”时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和规划,并专门对于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做出了具体安排。
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产业基础已经从“认知”走到“共识”。“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尽快推动解决产业基础薄弱问题。”许科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