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我来教教大家钱塘十三水有挂么-透视挂插件偏微分方程
2023-10-31 10:09  浏览:40

我来教教大家钱塘十三水有挂么-透视挂插件 据陈磊称,拼多多的计划是继续将收入用于补贴,直到其取代阿里巴巴,成为10亿中国消费者的默认购物平台。理论上,该公司可以削减补贴,同时从商家那里吸引更多广告资金,以实现持续盈利。作者有点忙,还没写简介!今日热搜《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1日报道,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和澳大利亚莱纳斯矿业公司希望在美国建立稀土分离厂,寻求增加重要大宗商品的供应。 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也关注了这一消息,该网站称:莱纳斯于5月20日宣布,该公司已经与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在美国本土建立稀土萃取分离厂房。

打通企业跨境多币种结算链条 深圳建行国际业务护航企业出海

文/胡录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其中,深圳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城”和“跨境电商之都”,RCEP实施不仅使得深企“出海”扩大业务范围,也催生出跨境投资、并购等金融需求。

不过,因缺乏专业金融知识与风险管控能力,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汇率结算与风险,及融资等方面面临着不小的障碍。

为此,建行依托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创新推出了“跨境易支付”新型支付工具,该产品包括“点对点”和“全币种”两种模式。同时,该行还于近期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试点工作开展后将实现统一账户规则,支持多币种结算,便利管理账户、简化开户流程等多项优化账户服务。

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下称“深圳建行”)国际业务相关负责人称,除推出便利跨境结算的服务外,深圳建行还创造性组合运用“全球授信”与“保单融资白名单”机制,定制跨境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支持企业开拓全球市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打通企业跨境多币种结算链条

无论在进出口商贸,还是跨境电商领域,深圳的跨境贸易活力不断增强。据深圳海关统计,2022年前10个月,深圳货物贸易进出口2.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

深圳建行相关负责人解释,自从RCEP实施以来,一些企业扩大了海外合作国家和地区,存在需对外支付小币种款项、开立多个不同币种账户的问题。此外,企业在开展跨境结算业务时,由于跨境汇款汇路较长、多个中间行多重反洗钱审查等情况,经常面临汇款时效难以保障的问题。

“此外,进出口型企业还面临反洗钱及贸易制裁等合规问题。”上述负责人称,由于调查手段有限,个别企业在跨境贸易及结算过程中对于境外交易对手的了解可能不够透彻,无意间可能会涉及反洗钱、反黑、恐怖融资以及贸易制裁等情形。

为打通上述“跨境”痛点,深圳建行推出“跨境易支付”新型支付工具,该产品依托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创新,其中包括“点对点”和“全币种”两种模式。

“点对点跨境易支付”模式以钱包为清算载体,境内企业和境外企业通过在当地建行开立的账户实现跨境汇款点对点秒级清算、快速到账,极大消除中间环节,还可有效防范过度合规审查。

“全币种跨境易支付”模式则为依托境外汇款服务商的清算渠道,为企业客户提供的便捷跨境汇款服务。该产品涵盖140多种货币,客户无需重复开户,境内企业直接支付人民币无需换汇,境外收款人收取当地货币,无需转汇,且无中间银行扣费。

此外,针对反洗钱及贸易制裁等合规问题,建行搭建反洗钱清单监测系统,该系统可进行自动监测,跨境汇款业务的交易要素一旦涉及敏感信息,系统会触发预警,并自动拦截业务,待人工审查后再判断是否放行;同时具备人工筛查功能,可协助企业提前了解交易对手是否涉及反洗钱及贸易制裁问题。

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

12月15日,深圳建行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试点银行为单位或个人开立的境内人民币、外币、人民币与外币合一的银行结算账户,该账户可支持单个或多个币种资金结算。

以往企业人民币账户和外币账户分别开立,需要跑多次银行,准备多套资料,在不同柜台排多次队,办多遍手续;试点启动后,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和财务管理需要,选择使用多币种的账户管理外币资金,或者单币种的账号分别管理外币和本币资金。同时,企业在申请多币种账户服务时,支持使用一个账户展示外币资金,满足多币种结算需求。

智灵实业是参与试点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财务人士表示,公司订单面向全球,有多样性币种结算需求。此前,各币种均需单独开立账户,签订合同时多有不便,账户管理成本高。现在可在建行开立包含多币种的银行结算账户,同时签约“外币来账自动开通其他币种”服务,约定后续可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增加其他币种结算业务并解付资金入账。此举大幅节约开立和管理账户的时间成本及人力成本,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为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拓展提供便利。

“在服务客户过程中,我们也会要求经办网点在办理开户前,充分了解企业诉求,并提示企业依托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一站式备齐当前及未来结算需求。”深圳建行相关负责人指出,如,对于现阶段以国内贸易为主,但不排除未来有拓展海外市场计划的企业,该行会建议其试点开立本外币合一账户,将相关的结算账户体系建立完善,以免日后需重复申请开户。

为深企出海提供从结算至融资的全周期服务

对于意欲出海的企业而言,订单、汇率、结算、融资等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始终存在,这由此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填补空白,保驾护航。

以“稳外贸、稳外资”与“融通产业链”为核心,深圳建行实施一系列举措,护航深圳外向型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全球撮合家”平台的创设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内外联通的桥梁。该平台由建行在同业中率先推出,为深圳走出去企业在进一步扩大外销渠道、拓展全球市场搭建一站式、全线上的撮合服务桥梁。

截至目前,“全球撮合家”平台已承办数次跨境撮合活动,成功促成多家深圳“智”造企业与日本、新西兰等RCEP成员国家实现订单落地,持续助力深圳“智”造扬帆出海。

建立订单与业务联系后,出海企业也尤为关注跨境贸易与投资化便利化程度。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监管导向,深圳建行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试点服务,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申请。

该行负责人介绍,试点企业办理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收付汇时,无需提交合同、发票、报关单等交易单证。资本项下人民币资本金在境内的依法合规使用,无需事前、逐笔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被投资企业无需办理接收境内再投资外汇登记,也无需开立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

据了解,截至目前,深圳建行为超过150家企业节省至少90%以上的业务办理时间,企业跨境结算便利度大幅提升。

“融资”是出海企业在开展跨境业务时面临的另一道障碍。对此,深圳建行创造性组合运用“全球授信”与“保单融资白名单”机制,定制跨境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支持企业开拓全球市场。该行同时积极推广“减、免、惠”政策,成本能降就降,费用能免则免,持续助力“稳外贸”和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稳步拓展对外经贸合作,RCEP落地生效,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前述深圳建行负责人称,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持续扩大开放,贸易新业态发展和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为全球参与者提供了业务拓展机会和金融创新空间,也为银行开展跨境业务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RCEP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亚洲是当今全球生产网络中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但全球价值链重构、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给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不利影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生效有助于亚洲经济体进一步提升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促进形成区域一体化市场,也为后疫情时代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RCEP成员国要充分利用制度红利,推进区域价值链深度融合,为区域和全球经贸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全球价值链调整进程加快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这种局面一直持续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此后,全球价值链重塑趋势开始显现。一方面,与金融危机前相比,全球价值链增长放缓。全球价值链链长有所缩短,特别是复杂价值链中间产品生产跨境次数下降,部分价值链环节回流国内。另一方面,全球价值链区域化趋势增强,表现为价值链越来越在地理上集中于最终消费市场。究其原因,除自动化、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等新兴技术使得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重要性有所降低,进而影响部分产业转移的速度和方向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提升,客观上也缩短了价值链。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国内民族主义盛行,美欧等国采用歧视性产业政策或以安全为由鼓励产业回流,严重影响了以市场化分工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布局。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投资布局决策也从效率优先转向效率与安全并重,不得不考虑以近岸外包、分散布局等方式降低供应链风险。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垂直化分工协作模式开始瓦解,价值链上的生产供应环节出现全球性调整和重塑。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了全球价值链调整进程。由于疫情反复,大量劳动力无法投入到企业正常生产活动,大部分行业生产规模严重萎缩,服务供给急剧下滑,影响了各国社会总产出。疫情全球蔓延削弱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世界经济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停滞都能引起系列连锁反应,逐步波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疫情带来的冲击不仅涉及生产供给端,也波及社会需求端。就业人数下滑和生产端萎缩导致社会收入水平下降,大多数产业和产品需求遭受不同程度冲击,对全球价值链带来重大影响。

  各国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封锁措施客观上阻碍了地区之间货物、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流动,对全球价值链造成较大影响。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现象,不仅推高了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了生产效率。如何规避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大议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以安全为由,重新评估本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开始对高科技等重要产业作出相应调整,推动部分产业链回流,并实施以“再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再平衡战略。

  尽管经济全球化受到阻碍,但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歇。2022年1月正式生效的RCEP为充满冲突、问题和挑战的世界经济带来了发展契机。RCEP进一步加深亚洲经济体之间的经济链接,有力提振了亚洲区域贸易与投资信心,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内部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为构建区域内部统一市场和实现全球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RCEP重在改善区域综合发展环境

  在现有国际经贸治理体系越来越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背景下,亚洲需要建立一套制度性框架来推动区域经贸合作。2011年2月,第十八次东盟经济部长会议通过了组建RCEP的草案,其目标是构建一个涵盖16个国家的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2012年11月,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6国领导人共同发布《启动RCEP谈判的联合声明》,并于2013年5月正式启动RCEP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印度对市场开放比较消极,于2019年11月宣布暂缓加入。2020年11月,经过31轮谈判,15个成员国最终达成协议,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贸易组织正式形成。

  尽管成员国在经济体制、发展水平、规模体量等方面差异巨大,RCEP在多样性与高标准之间找到平衡,用灵活的方式处理了不同利益诉求,体现出全面性、先进性和包容性。首先,RCEP涵盖领域全面。其正文章节既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传统领域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相关开放承诺,也包括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大量涉及边境后议题的贸易新规则。其次,RCEP探索一系列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知识产权方面,共83个条款,不仅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等,还涉及透明度、反不正当竞争、技术援助等广泛内容议题,有助于整体性提高本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服务贸易领域,RCEP成员承诺将在协议生效后6年内实现负面清单,开放水平不仅超过WTO,也高于现有“东盟+1”自贸协定。例如,中国在入世承诺约100个部门基础上,RCEP新增了研发、管理咨询、制造业相关服务、空运等22个部门,并提高了法律、金融、建筑、海运等37个部门的开放水平。在电子商务规则方面,RCEP是亚太区域内达成的范围最广、成员最多的多边电子商务规则,也是目前中国参与水平最高的电子商务协定。各成员国承诺促进无纸化贸易、承认电子签名的效力、为网络交易的开展提供制度性保障,有利于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扩大出口。在投资领域,协议引入了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便利化与自由化等议题,全部成员承诺采用负面清单方式,甚至通过“冻结机制”和“棘轮机制”,防止对外资的开放承诺出现倒退现象。再次,RCEP充分展现了包容性。充分考虑成员国不同发展水平和经济需求,给予欠发达成员国一定的过渡期或例外条款,RCEP设立了20年左右的市场开放过渡期,逐步实现90%税目产品进口零关税,并为柬埔寨、老挝、缅甸等成员国提供了制定国内立法和完善监管体系的过渡期。

  RCEP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在上述领域制定相关开放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区域综合发展环境,即构建透明、公平和可预期的政策环境。RCEP通过统一关税承诺、原产地规则、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其他贸易规则,最大限度地整合了东亚地区“碎片化”的经贸制度安排,即整合了目前15个成员国签署实施的27个贸易安排和44个投资协定。例如,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将成员国企业生产过程中从其他成员国进口的原材料视为本地原材料,使成员国间出口产品更容易达到享受关税优惠的门槛,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中间产品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推动区域价值链产业链深化发展。RCEP生效将对全球价值链重塑产生重要影响。

  鉴于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多样性,RCEP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空间。一方面,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相比,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电子商务章节中源代码、金融服务中跨境数据流动和计算设施位置,以及反竞争实践、线上争端解决等规则都是需要探索的领域。另一方面,RCEP成员的区域价值链参与度仍低于亚洲平均水平。据亚洲开发银行数据,2018年RCEP成员区域价值链参与度为46.8%,复杂价值链参与度为15.8%,低于同期亚洲48.9%和26.2%的平均水平。2020年,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越南等成员国复杂区域价值链参与度超过26%的亚洲平均水平,而老挝、印度尼西亚等成员国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未来如何通过制度的完善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成员更好参与地区生产网络,特别是通过复杂价值链贸易推动经济发展是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为区域贸易发展提供动力

  2022年1月1日起,RCEP对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10国正式生效,2月1日起对韩国生效,3月18日起对马来西亚生效,5月1日起对缅甸生效。目前,15个签署成员国中生效成员数量已达13个。

  RCEP生效以来,成员国多次召开多领域联合会议,协商推进实施协定。同时,组建了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推动各国贸易、投资、产业合作。2022年7月至8月,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与中国10多家全国性商业协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商定共同助力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相关行业合作新发展。

  依据协议承诺,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货物贸易自由化率平均达88.5%,其中对东盟最高,达90.5%。成员国中,新加坡承诺的货物贸易自由化率最高,达100%;其次为澳大利亚、文莱,分别达98.3%、98.2%;缅甸和老挝最低,均为86%。长期以来,成员国的区域内部贸易比重维持在高位,除中国外,其他成员国区域内部贸易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50%以上。2022年1月至6月,RCEP区域内贸易实现较快增长。从出口来看,中国、韩国和新加坡对RCEP贸易伙伴出口分别达4691.5亿美元、1718.7亿美元和1370.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1%、18.7%和19.1%,较三国对全球出口增速高出0.8、3.5和1个百分点。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对RCEP贸易伙伴出口增长均在10%以上。从进口来看,越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RCEP贸易伙伴进口分别达1349.6亿美元、886.3亿美元和15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3%、26.2%和18.2%,较三国对全球进口增速高出1.6、4.6和3.3个百分点。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从RCEP贸易伙伴进口增速均超过10%。值得注意的是,RCEP首次在中日以及韩日之间建立自贸联系,2022年1月至6月,中日、韩日双边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20.3万亿日元、5.5万亿日元,分别较2021年同期增长10.6%、25.5%。尽管各成员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内部贸易基数高,但RCEP仍有力推动了区域内部贸易发展,内部贸易比重稳定在45%左右,也保障了亚洲全球价值链中心地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6月,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8720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下滑7%,东亚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850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提高5%。尽管今年以来,全球投资波动较大,但基于东亚地区经济链接和供应链韧性,多数RCEP成员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仍实现较快增长。其中,中国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11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马来西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384.7亿林吉特(约合315.0亿美元),同比增长62.2%;澳大利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4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6.2%;日本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8万亿日元(约合132.5亿美元),同比增长8.5%;韩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90.4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同期,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分别达140.3亿美元、102.7亿美元、61.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马来西亚和越南在2022年第二季度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分别较2021年同期提高了18%、37%和15%。

  促进中国在区域内提升贸易地位

  为顺利落地实施RCEP,中国商务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指导意见》,落实好协定服务贸易开放承诺与投资负面清单承诺,推动企业更好利用政策红利。

  2022年1月至10月,中国对14个RCEP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8.4%。其中,首次通过RCEP建立起自由贸易联系的中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1月至10月,日本向中国出口15.8万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从中国进口20.5万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2%。中国对韩国进出口贸易首次超过对日本的进出口额,达3063亿美元,同比增长4.8%。东盟继续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5.2%。1月至10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额79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出口4639亿美元,同比增长20.5%;进口3345亿美元,同比增长5.6%。越南、马来西亚、印尼位列前三,进出口分别达1929亿美元、1655亿美元和1223亿美元。由于在东亚生产网络中形成的新三角贸易结构,中国作为价值链网络核心,与上下游国家形成了紧密的分工关系。成员国中,中国与越南贸易顺差最大,为492亿美元;中国与韩国的贸易逆差最大,为335亿美元。2022年1月至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11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其中来自RCEP伙伴外国直接投资1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7%。2022年1月至10月,韩国、日本对中国实际投资分别增长106.2%、36.8%。2022年上半年,中国对RCEP伙伴直接投资8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

  RCEP生效后,我国企业积极借助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进口博览会、东盟博览会等重点经贸展会的线上线下平台,积极开展与成员国企业之间的多领域多形式经贸合作。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让企业优化供应链,灵活进行产业布局,建立更精细更完善的产业链分工体系,降低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推动区域价值链深度融合。海关总署数据显示,RCEP实施半年以来,我国出口企业申领RCEP原产地证书和开具原产地声明26.6万份、货值979亿元人民币,可享受进口国关税减让7.1亿元人民币,主要商品为服装及衣着附件、塑料及其制品、皮革制品等。RCEP项下享惠进口货值238.6亿元人民币,减让关税5.2亿元人民币,主要商品为钢铁、塑料及其制品、机械器具及其零件等。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数据,2022年1月至9月,企业申领RCEP原产地证书10.86万份,货值50.03亿美元,可享受进口国关税减让0.75亿美元。此外,RCEP也为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降低关税成本、抢占国际市场提供了制度平台,为对外贸易注入新的活力。今年上半年,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RCEP区域收款量同比增长11.4%,向RCEP区域国家出口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数同比增长23.1%。未来随着机制日渐完善,我国在区域内贸易量将进一步上升。

  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机遇

  RCEP的生效意味着亚洲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亚洲经贸合作机制内涵,其带来的巨大贸易创造效应和更高社会福利水平,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新机遇。

  一是有助于重构区域价值链,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日、日韩之间通过RCEP首次建立起自由贸易关系,中日韩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光电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合作,为三国在新技术、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的区域价值链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整合区域经贸规则特别是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有助于中国同东盟等地区各国进一步加强区域价值链上的合作,稳定和扩大区域内中间产品贸易和投资活动,增强与RCEP伙伴的经济链接,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对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的风险。

  二是有助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当前,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总贸易额的30%,并将FTA(自由贸易协定)覆盖率提升至35%。RCEP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也包括高水平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现代化议题。特别是,RCEP将推动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更多链接作用,金融、物流、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全面参与第一、第二产业领域的生产制造,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有助于提升“一带一路”机制化水平。RCEP规定的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政策措施有助于成员国之间确立更高水准的经贸制度框架,这些制度建设将成为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欠发达成员国凭借多阶段、分步骤的区域合作,将更好实现价值链融合,RCEP的经济外溢效应为亚洲区域包容性合作提供了最佳实践。

  四是有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一方面,RCEP通过构建制度型开放平台,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布局,促进国内产业更充分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为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供了有效支撑。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区域价值链分工体系,增强应对外部风险的定力,将发挥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深入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实施RCEP,充分释放RCEP红利。

  第一,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为更好利用RCEP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综合服务体系,开展、优化或整合自由贸易协定服务,为企业提供从关税优惠查询、原产地操作、通关便利化,到产业风险与安全预警以及商事仲裁等全方位综合服务。

  第二,激发中西部地区发展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RCEP经贸规则,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新动力。引导中西部地区将RCEP与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建设规划相结合,依托地方经济、产业与区位资源等优势条件,加强与成员国之间经贸合作,以此带动经济发展。

  第三,改善区域综合发展环境,推动价值链分工体系重构。RCEP作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成果,是东亚经济体为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链接,优化区域价值链而推动构建的制度规范,旨在改善区域综合发展环境。因此,要加快调整区域产业链布局,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高质量实施701条约束性义务并积极探索实施170条软性义务,进一步改善贸易投资环境,为技术创新提供生产要素和制度保障,激发微观企业的活力和动力,巩固和提高中国区域价值链核心地位,最终实现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重构。

  第四,适时加速实施和升级谈判RCEP,赋予其持久生命力。适时加速实施和升级谈判RCEP,加快探索与成员国共同推动原产地电子联网、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等,及时开展对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后续章节谈判,进一步升级数字贸易、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领域经贸规则,不断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深入,充分利用制度红利,持续提升我国经济总体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上海迪士尼门票将再涨30至60元

  上海迪士尼乐园花车巡游(资料图) 新华社发

  距1月门票涨价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门票将再次涨价。

  12月23日晚,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在官网宣布,将在现行四级票价结构下,调整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门票价格,涨幅在30元至60元,新价格将于半年后,也就是2023年6月23日起生效。

  调整后各级价格分别为:

  “常规日”门票价格为475元,涵盖大部分平日和部分周末;

  “特别常规日”门票价格为599元,涵盖部分周末和部分平日;

  “高峰日”门票价格为719元,涵盖夏季大部分日期、部分中国法定节假日放假和调休期间及其前后部分日期、国际性节日庆祝期间、乐园特别活动日以及其他客流高峰日;

  “特别高峰日”门票价格为799元,涵盖部分中国法定节假日放假和调休期间、乐园特别活动日以及夏季部分日期。

  此前,上海迪士尼乐园已经数次调价,今年1月9日起开始执行的价格涨幅也在30元至60元。再次涨价后,其新价格相比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迪士尼乐园相对较低,但高于同样北京环球影城。

  首先,对比全球其他迪士尼乐园,目前票价最高的为美国奥兰多迪士尼乐园,常规票价129美元(约人民币901元);票价最低的为法国巴黎迪士尼乐园和日本东京迪士尼乐园,常规票价分别为56欧元和7900日元(约人民币415元)。

  同样是世界级主题乐园,上海迪士尼的新价格高于位于北京的环球影城。北京环球度假区小程序显示,其目前全天票价在418元至638元,各档位价格均低于上海迪士尼乐园新票价数十元。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