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我来教你老友打麻将开挂方法视频栗子黄焖鸡是什么地方的菜
2023-11-01 00:14  浏览:47
我来教你老友打麻将开挂方法视频(2023已更新)开挂/知乎) 1月22日消息,来自外媒消息,美国券商Cowen & Company的看穿师蒂莫西·阿库里(Timothy Arcuri)相信新一代iPhone将引爆苹果股票上涨,阿库里周一将苹果股票目标价上调至155美元,原因是苹果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iPhone 8。首先声明:在我们公司购买的任何黑软件帮助器,装后达不到客户们的要求或是安装不了的情况下,24小时内都可以联系我们客服全额退款,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

零元员工持股计划激增背后:慷谁之慨 谋谁之利?

  低价、低考核的员工持股计划频现,上市公司为员工谋福利愈发“慷慨”。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2年共有264家A股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18%。其中,35家公司的员工持股价格不超过1元/股,同比翻番,更有21家公司计划推出0元持股方案。

  与此同时,市场对于低价员工持股计划“白送”的质疑声也愈演愈烈。2022年发布0元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中,约半数收到了交易所关注函,要求公司对方案的公平性、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做出说明。

  员工持股计划是重要的中长期人才激励方式。然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超低价员工持股计划,不少都缺乏对等的考核和约束机制,侵害股东利益的同时,也未能实现员工普惠,成为了少数人攫取利益的手段。

  员工持股再成香饽饽

  员工持股计划是公司稳定人才队伍、优化治理结构的重要工具。相比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的覆盖范围更广,所受监管更为宽松,在定价、业绩考核、锁定期限上更具灵活性。

  2014年6月,证监会首次发布规范员工持股计划的指导意见,点燃了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热情。2015年全年,共有277家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以董事会预案日统计,下同),掀起A股第一波员工持股计划的高潮。

  然而,第一波员工持股计划的热浪未能延续。伴随着牛市行情的结束,发布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减少。2019年全年,仅有101家公司推出预案,较2015年下降了63%。直到2020年,上市公司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热情才逐步恢复,2021年发布预案的公司数量再度突破200家关口,2022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提升至264家,逼近2015年的峰值。

  从高调亮相到少人问津,到再成香饽饽,参与者持股收益率的涨跌,或许是员工持股计划受欢迎程度几经变化的重要原因。

  很长一段时间内,“认购即被套”、“专坑自己人”成了员工持股的标签。根据记者的统计,2019年之前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中,实施一年后出现浮亏的占比高达2/3,约15%的公司股价直接腰斩。部分以信托计划方式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因存在一定杠杆,股价的下跌一度引发多家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爆仓”,导致参与的员工血本无归。

  2019年是员工持股计划整体盈利与否的分水岭。记者统计发现,2019年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中,一年后浮亏的比例下降至31%;而在2018年,这一比例高达68.8%;2020年和2021年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六成以上在一年后维持浮盈,员工持股计划不再是参与者的负担(图1,见A1版)。一定的获利空间可以保障员工持股计划发挥激励和福利作用。

  与员工持股计划数量稳定增长不同,2022年A股股权激励计划同比下降了8.41%。荣正咨询资深合伙人何志聪认为,员工持股计划的增加也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上市公司面临业绩增长压力和留人的困境,常规股权激励计划有刚性要求,包括定价和业绩考核等,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激励效果。”

  “骨折方案”激增

  渐成福利方案

  除了受市场环境影响外,员工持股方案中股票认购价格的变化,对收益率的高低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中的拟发行价与董事会预案日前收盘价的比值计算折价,2015年至2018年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平均折价幅度均在10%以内,2020年后折价幅度均超过30%,2022年达到38%。也就是说,2020年后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平均可以六折至七折的价格买入(图2)。

  2020年之前,员工持股计划的定价通常以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或回购股份均价为基准,给予少量折价。近三年员工持股定价方式更趋灵活,购买折价率越来越高的同时,“骨折价”的员工持股计划数量急剧增多。

  2022年,共有35家公司推出1元/股以内超低价员工持股计划,其中21个员工持股计划出现“0元购”(表1)。如果没有对等的考核和约束机制,这些员工持股计划就彻底失去激励效应,成为完完全全的员工福利。

  有上市公司表示,从员工激励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可能使得员工无法取得与其业绩贡献相对应的正向收益,同时额外的出资成本也可能导致优秀员工放弃股份奖励而要求等额现金奖励,最终导致激励效果欠佳。出于参与主体激励作用最大化目的,公司选择实施低价员工持股计划。

  白菜价方案,慷谁之慨?

  根据规定,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主要源自上市公司回购、二级市场购买、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股东赠予四种方式。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回购是当前最常见的选择。在2022年发布草案的员工持股计划中,股票全部或部分来源于上市公司回购的占比73%。

  从这一层面来说,回购型员工持股计划的成本由上市公司负担。然而,有些自身盈利情况堪忧的上市公司仍斥“巨资”回购股份,再以低价或零对价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股东的利益,不符合员工持股计划所倡导的公司、员工、股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在2022年受让价格折价幅度超过50%的员工持股计划中,16.2%的公司2021年净利润亏损,有的甚至已连亏多年。此时推出低价的回购型员工持股计划,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公司成本,使公司业绩雪上加霜。

  2022年12月,首航高科的0元员工持股计划,在股东大会上以超过90%的反对票被否决。首航高科已连续两年亏损,2022年前三季度仍亏损1.22亿元,加上激励对象此前在二级市场减持的行为,这一员工持股计划被投资者质疑有掏空公司之嫌。同月,另一家推行0元员工持股计划的金盾股份,虽然股东大会上表决通过,但中小股东投下反对票的比例达67.89%。

  因推出“骨折价”员工持股计划遭受质疑的不乏白马股。2022年9月,中炬高新的半价员工持股计划,在股东大会上被以58.33%的反对票否决,中小股东更是投出了85.93%的反对票。该公司多名董事在董事会表决中也提出反对意见,理由包括该持股计划将为公司带来数亿元亏损、福利性质大于激励性质、控股股东控制权加强进而影响中小股东利益等。

  作为具有福利属性的激励形式,员工持股计划存在一定的折价是合理现象。但如果折扣过高,则难免引发市场对于计划实施初衷和公平性的质疑。

  利益倾斜之下,谁最受益?

  与股权激励仅面向董事、高管、核心人员和少数骨干不同,员工持股计划的可参与对象为所有公司员工,具有普惠性。上市公司可自主选择持股计划的覆盖范围,并自行确定各类对象的持股份额及比例,经董事会确认后,通过股东大会表决即可。

  不过,记者梳理发现,部分低价员工持股计划,股份认购比例向董监高群体严重倾斜(表2)。在2020年以来发布的200余个折价率超过50%的方案中,34个计划的高管认购比例超过50%。由于董监高人数较少,这类利益倾斜的员工持股计划容易成为个别人攫取利益的工具。

  例如,2022年11月发布员工持股计划预案的ST中嘉,7位认购对象中4人为董监高,认购比例高达92%,仅副总裁朱林1人认购比例就高达72.54%,但朱林2022年3月才上任公司副总裁。解锁股票仅设置了个人考核目标,未设置公司考核目标。

  再如恺英网络,公司在2020年至2022年共发布过三期员工持股计划,以预案日收盘价算,对应市值超过3亿元。三期员工持股计划中,董监高认购的总份额占比高达76%,三期受让折价率均超过50%。2022年11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显示,仅董事长金锋一人的股份认购比例就占到当期全部份额的31.63%。与其称为员工持股计划,不如叫作高管奖励计划。

  股权激励计划对股份转让价格、业绩考核均有明确的要求,而员工持股计划操作更为灵活,员工持股计划向董事和高管群体大幅倾斜,难免引发市场对于公司借员工持股计划刻意规避股权激励中更苛刻的授权要求和更严格监管的猜想。

  业绩考核放水,激励变成白送?

  不可否认,上市公司有权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奖励优秀员工,但派发福利不应以牺牲股东利益为前提。尤其对于低价员工持股计划,更应该在业绩考核设置上把好关,设置相应的约束机制。然而,当前的低价员工持股计划中,相当一部分设置的业绩考核标准较低,指标五花八门,有的公司甚至完全不设置任何解锁考核。

  在交易所发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关注函中,业绩考核标准的合理性是重要关注点(表3)。2022年,通源石油、福光股份、通达股份等多家1元/股以内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未设置任何业绩考核标准。

  这些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推出前,业绩表现就多数不尽如人意。如通源石油,公司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所回购股份的总费用约为928万元,而公司2021年净利润仅有1458.5万元。福光股份在2020年和2021年已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继续下降39%,通达股份2021年净利润更下滑80%。

  除未设置公司业绩考核指标的情形外,还有一些员工持股计划因考核标准过于宽松受到质疑,其中包括设置的业绩增速过低、选择业绩大幅下滑的年份作为基期、考核解锁标准选用了产能等非业绩指标等。

  宽松的解锁标准下,顺利完成短期业绩考核目标成为大概率事件。即便如此,有的上市公司在发现未能完成业绩考核目标时,直接下调了考核标准,使本就宽松的考核标准进一步丧失严肃性。记者粗略统计,2022年超过5家公司发布了业绩考核目标调整公告。

  2022年5月,格力电器发布公告,下调2021年6月发布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业绩考核标准,调整后2022年需达到的净利润标准比调整前减少约36亿元。此前,格力电器的员工持股计划因利益过于倾斜高管群体而备受争议,一度导致股价大跌,此次因没有达到要求而下修业绩考核门槛的举措,更使本就饱受争议的员工持股计划遭受更大质疑,企业公信力受损。

  暗藏利益输送路径

  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本意是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不过,员工持股计划方案的灵活和监管的相对宽松,在增加上市公司自由度的同时,也为利益输送留下了空间。

  基于前文提及的低价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争议点,不难勾勒出员工持股计划可能暗藏的利益输送路径:上市公司以真金白银回购的股份实施超低价员工持股计划,并将认购比例向少数董监高倾斜,最后设置宽松的股份解锁考核指标,公司和股东利益受到侵害。

  从锁定时长来看,2022年实施的高折价员工持股方案中,约有21%的方案全部股份的锁定期为12个月,其余方案中,绝大多数为三年内分批解锁。整体来看短线特征明显,不利于员工持股计划实现长线激励的目标,也容易在股份解锁后使股价承压。

  利益输送是监管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面对监管关注函中的质询,不少上市公司给出的回复也模板化、套路化严重,颇有“打太极”的意味,并不能很好地为投资者解惑。

  例如,某公司在回复交易所关于未设置短期业绩考核目标的原因时称,“公司未设置短期业绩考核解锁目标,更有利于核心骨干员工增加对公司的认可,有利于引导员工持续关注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而非短期业绩及股价波动,有利于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长期保持一致的目标,加快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公司及股东带来更高效、更持久的回报。”

  另一公司在回复为何将受让价格定为0元时称,“公司以0元/股受让公司回购的股份,体现了公司对未来长远发展的信心”。不少公司在回复公告中表明,实施0元员工持股计划是参考了其他已实施公司的案例。

  这些回复显然缺乏事实支撑,不符合多数投资者的认知,难以打消投资者对实施低价员工持股计划动因的质疑,关注函回复仿佛只是走了个过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认为,零成本员工持股计划并非没有成本,也可能是为公司未来稳定持续运营暗藏了成本,其中就包括少数内部人侵占外部分散股东利益合法途径的行为。

  针对目前在A股出现的0元员工持股计划,郑志刚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还原员工持股计划的原本设计激励初衷,使激励员工不仅付出持有成本,而且需要设置严格的解锁条件;二是通过在股东大会表决上设置更高的通过门槛,赋予小股东阻止利益侵占和输送的可能和途径。

  荣正咨询何志聪表示:“从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看,人才激励应该更多包容,更多个性化特点,而不是风险。在制度设计和监管层面,主要防范利益输送的风险,比如实际控制人是否能参加,高管是否能大比例参加,如果是奖金换股,对提取奖励的规则应进一步披露信息。”

淡季需求偏弱 碳酸锂吨价降至50万元关口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张一帆

  2022年11月底以来,锂盐价格持续回落,自12月中旬后价格回落速度逐渐加快。

  据Wind统计,截至1月6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降至50.15万元/吨,较上一周价格跌去超1万元,较2022年12月初的56.65万元/吨降超11.5%,回到了2022年9月份的水平。氢氧化锂价格降至51.15万元/吨,较上周降幅超2万元,较去年12月初的56万元/吨降幅约9%。而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1月9日电池级碳酸锂成交均价已报至49.25万元/吨,跌破50万元/吨关口。

  短期供给仍偏紧

  在原材料价格走低的背景下,下游锂电材料价格同步走低。据鑫椤锂电统计,上周磷酸铁锂价格继续下行,截至目前动力型主流报价16万~16.4万元/吨,储能型主流报价15.6万~16万元/吨;三元材料成本及报价也出现下跌。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锂盐是否就此走向下行拐点?综合企业及业内人士观点,目前锂盐价格的回落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短期内锂盐价格有望在春节后企稳,不过中期来看,锂盐价格走势将取决于今年锂矿新增产能的释放情况。

  目前,锂盐厂商并未受到价格波动影响,仍然保持饱满的生产状态。天齐锂业表示,目前公司各生产基地正常有序生产运营,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稳定开展,生产处于饱和状态。天齐锂业指出,长期来看产业链上下游扩产周期的错配会使锂价稳定在合理的水平。

  雅化集团也表示,根据目前锂行业供需情况,预计短期内锂的供需还将继续保持紧平衡状态。公司现有锂盐产能可满足客户需求,未来还将继续扩大产能,以匹配下游需求。

  业内人士亦指出,从供给角度来看,市场整体仍然趋紧。年末是碳酸锂的传统淡季,受低温天气影响,青海地区进入生产淡季,盐湖提锂产量继续下跌,矿端厂家基本开工正常,部分厂家交付前期订单存在压力。

  百川盈孚指出,目前缺矿是导致供应紧张的核心问题。四季度西澳锂精矿到港数依旧没有明显增加,仍有个别厂家因矿端原料不足而停产。盐湖产碳酸锂厂家而言,天气转凉影响盐湖端生产,由于企业自身发展规划,整体工碳出货量有限。临近年末,厂家检修计划在逐步落实,预计春节前后部分大厂会陆续减产检修。整体来看,市面上现货流通有限,整体资源量不足。

  SMM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碳酸锂产量为34813吨,环比减少5%,氢氧化锂产量为25246吨,环比持平。

  需求偏弱节后或企稳

  相对供给端,需求端企业的季节修整和短期对后市的观望态度,是导致锂盐价格短期较大幅度回落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作为传统淡季,春节前后往往下游需求较弱,部分材料与电池厂商1月排产预期大幅下调,并有提前放假进行年度检修的计划。目前碳酸锂处于下跌趋势,下游厂家多有买涨不买跌心态,市场整体成交冷清。

  同时,去年锂盐价格的大幅上扬,导致今年淡季的锂盐价格下行幅度也有所加大。国金证券指出,去年二季度开始,电池的定价按照“M-3”浮动定价,在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导致电池厂今年第四季度无加库存意愿,反而是减库存意愿强烈,加大了今年季节性波动。

  另一方面,新能源补贴滑坡导致下游正极材料厂家需求转淡,业内观望情绪较浓。据百川盈孚了解,因终端需求预期差,正极材料厂家扩产的产能并未释放,而在原有产能基础上把需求降到最低。百川盈孚预计,短期碳酸锂价格或将继续回落,整体下降幅度在2万~5万元/吨。

  目前,业内普遍看好锂盐价格在节后企稳。

  华西证券预计,元宵节过后的2月份,国内疫情高峰影响基本结束,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生产经营将逐步恢复正常,疫情及春节假期扰动皆结束,下游需求有望好转,锂盐价格大概率逐步企稳。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预计,2023年上半年,碳酸锂供需紧张的情况仍将持续,碳酸锂价格大概率维持在52万元以上。鑫椤锂电预计,碳酸锂价格在一季度最低将在50万元左右波动。

  不过放眼中期,业内对锂盐价格走势的分歧较大,关键的观察点在于今年下半年锂矿产能的释放情况。

  根据已公告的项目投产时间,2023年全球锂矿供给增量约40万吨,大部分来自澳矿和南美盐湖。南京证券研究院许吟倩近期预计,锂矿端的新增供给大幅释放将于今年年中陆续投入市场,届时将对市场价格形成较大冲击。张小飞也表示,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碳酸锂将降至45万元/吨,到2024年有望降至40万元/吨以下。

  不过,国金证券提示称,40万吨增量为最乐观情况,但按历史经验看,部分项目不达预期概率较大。通过复盘澳矿供应周期和经营情况来看,新矿山一般开采周期较长,平均耗时至少5年;且目前的在产矿山也可能受到疫情、矿石品位、气候、劳动力等影响产销量不及预期。拥有本土锂资源供应的企业值得关注。

德国财政部长遭质疑隐瞒政商关系 柏林检方就调查启动评估

  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近几天再度成为德国舆论的焦点:他因为向给自己提供贷款的银行录制周年庆贺辞,且没有披露其中的利益关系遭到口诛笔伐,检方也在周一表示会展开程序性的评估。

  与默克尔时期不同,目前的德国朔尔茨政府其实是由德国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联合组建。而林德纳本人过去十年一直是自民党党魁。

  何事引发轩然大波?

  去年5月,林德纳曾为一家名为BBBank零售银行录制了一段庆祝该行成立百年的视频讲话。眼下被德国媒体抓住不放的是,林德纳并未披露自己从这家银行获得上百万欧元的贷款,同时在去年的演讲后又多借出一笔钱。

  这件事情最初由《明镜周刊》在去年年底时挖出。报道称林德纳2021年1月在柏林购买了一处价值165万欧元的地产,叠加高额的翻修成本,他总共从BBBank获得了235万欧元的按揭贷款。

  由于“红绿灯”联盟在2021年末才上台执政,所以在获取贷款时他还是在野党议员。但媒体也发现,在他当上财长并发表贺辞后不久,去年7月又从该银行借出45万欧元的贷款。

  各方反应

  针对该事件,柏林首席检察官办公室在周一发表声明称,已经开始对是否应该取消林德纳的议会豁免权展开评估,此举将使得检方能够对此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德国检方也小心翼翼地强调,启动这一程序并不意味着林德纳涉嫌犯罪。

  林德纳的律师Christian Schertz对媒体回应称,林德纳先生的融资是在他担任财长之前就开始的,所有的贷款条款均符合市场条件。而在该银行成立100年之际发表简短的贺辞,是财长的日常职责,这两件事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而在他担任财长前,也曾参加过银行的客户活动,这些行程始终符合联邦议员的规则和报告要求。

  林德纳也在周一表示,当时这家银行提出了致辞的要求并得到了积极的回应,该事项经由财政部的管理层处理,就像以往类似的请求一样。林德纳也通过律师表示,一些媒体声称他“掩盖事实”的表述没有任何根据,因为他没有义务披露这些信息。

  德国财政部周一拒绝对检方的决定和林德纳的信披情况进行评论,仅表示政府部长和国务秘书向各种机构致辞并参加诸如BBBank成立100周年这样的活动“很正常”。林德纳在出任财政部长时也自愿接受了该部的合规措施。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