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里的小心思与大智慧
来源:北京商报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化商圈改造提升行动……在扩内需方面,“消费”成了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当仁不让的关键词。1月16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在回答北京商报记者提问时也提到,商圈是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围绕传统商圈的更新提升和新兴商圈的新增培育两个方向集中发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着眼当下,包括消费券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已经在路上,但放眼未来,无论是扩大内需的外在要求,还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都意味着促消费不只是“花钱”的事,打造多元融合消费新场景,扩大城市聚集力、吸引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消费券上新
全力冲击一季度开门红
“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首先就是要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消费加快恢复。”郭文杰表示,要加速商业领域复工复产,紧抓春节等重要节点和冰雪等消费热点,发放“京彩”系列消费券,办好北京消费季促消费活动,全力冲击一季度开门红。
1月14日起,朝阳区联合美团分四轮发放总计1000万元的餐饮消费券,在各大商圈逐渐恢复“烟火气”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消费加快回暖。1月16日,昌平区也正式向市民发放500万元通用消费券、500万元餐饮消费券,鼓励市民在昌平区餐饮及商业综合体等线下零售企业进行消费。
消费券对于消费的短期刺激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曾测算,消费券的杠杆率一般可达3.4-5.8倍,也就是1元的消费补贴可以带动3.4-5.8元的新增消费规模。2020年,北京发放的线上数字消费券曾以10倍杠杆撬动了智能产品消费。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申金升提到,促消费既是近期重点,又是长期任务,二者相互统一。而短期任务,就要先从恢复消费入手。
消费券是恢复消费的利器,但不是唯一的利器。申金升提到,恢复是指疫情期间受到抑制的部分,既要注重消费需求的释放,又要重视消费行为、消费心态的恢复,其中的重点内容就是恢复接触式、体验式的消费。要恢复这部分消费,首先就是要树立消费信心,营造良好、便利的消费环境。总结起来,恢复消费就是要把握三个关键词——便利、品质和氛围。
商圈升级
需求导向错位发展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据悉,截至2021年底,北京便民商业网点超9万个,2025年北京市将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分析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保障北京居民生活基础品质的重要支点,也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不可或缺的推手。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提出,也意味着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发展走进了新的发展阶段,接下来要注意更高质量的规划发展。
便民生活圈的升级版就是商圈,也是观察一个城市消费活力的最佳窗口。郭文杰提到,商圈是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提升城市经济活力等具有积极作用。据了解,从2019年至今,北京已阶段性地完成了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三里屯等22个传统商圈的改造提升。
如今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已经在路上,郭文杰介绍说,2023年,北京将加快推动京西大悦城、通州远洋乐堤港、富力广场等项目落地,重点完成崇文门、朝青等重点商圈品质提升。到2025年,完成新一轮54个商圈改造提升工作,在消费引力、商业活力、空间魅力、运营能力等方面显著提升。
集群智库中国楼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匡洪广分析称,当下北京商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老旧化和同质化竞争,不管是改造现有商圈,还是加入更多的跨界元素,都是为了推动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因此,改造提升商圈,需要重新梳理该商圈的定位,尽可能拓展其消费内涵,将商旅文体等跨界元素有机结合进去。
场景多元
寻找消费增长新动能
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促消费便不能局限于眼前,在适应消费需求方面,创新消费场景被越来越多地提及。郭文杰提到,下一步北京将培育29个城市消费中心,其中更新提升型17个、新增培育型12个。
同时,重点紧抓文化体育、生态景观等资源特色,塑造新消费、新业态的多元消费场景,重点打造具有突出商业实力、特色消费活力和广泛传播影响力的城市消费新地标。
事实上,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已经有所体现,比如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到北京全域,推出107条“漫步北京”主题游线路和首批6个北京微度假目的地,王府井等5个项目新认定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延庆海陀认定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而在申金升看来,促消费短期任务的另一大重点也聚焦在培育壮大消费增长新动能。疫情期间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实现了“隔而不离”和大规模的社会协作,由此也催生出一些新的服务场景和服务业态,比如互联网健身、虚拟滑雪等,这些改变了很大一批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现在国内疫情走向平稳,把已经冒头的有可能成为新一代消费的习惯保留下来,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的增长点成为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信心、品质、便利、场景多角度发力,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因势利导地创新。”申金升总结称。
更重要的是,要把商业和信息化结合,构建“流通+互联网”,激活消费升级内生动力。形成“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让互联网成为流通业的创新源头,带来新的消费场景,新的消费内容和新的消费体验,而这既涉及到服务,也涉及到运营的效率。
“买买买”之外
国际化消费与消费国际化
商圈被认为是展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金名片”,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含义却不只是商圈。
申金升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在他看来,实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一长远目标,也需要从两个维度去思考,一个是国际化的消费,一个是消费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实现国际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对全球消费者吸引力的提升。
北京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引进国际化品牌,在构建国际化消费格局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北京市商务局的信息显示,2022年,北京共有812家品牌首店落地。四年来,北京共引进2774家首店落地,数量上稳居国内首店经济第一梯队。
“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内涵看,不仅要重视‘国际化消费’,更要注重提升‘消费国际化’的软环境与硬实力。”申金升提到,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北京消费,不再是简单的商业问题,而是整个城市商务、交往活动,以及文化、体育活动繁荣程度的缩影。
郭文杰也强调,下一步北京要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体验区。以国际交往功能突出、传统文化魅力鲜明的城市消费中心为依托,联动辐射周边地区活力消费圈,整体塑造王府井×西单×前门、CBD×三里屯、环球影城×大运河、丽泽×首都商务新区四片国际消费体验区,重点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接轨国际时尚潮流,提升国际消费魅力,整体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
至于进一步提高消费的国际化水平,申金升认为,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利用“两区”政策扩大开放,增加国外消费者。其次要积极探索政策创新,推进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最后依托本土文化特色,提高对全球消费者的吸引力。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杨月涵 乔心怡
“牛市棋手”发力 沪指收复年线 北向资金近9个交易日净买入超800亿元A股昨日走出单边上涨行情,沪指成功收复3200点关口,同时收复年线。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227.59点,上涨1.01%。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涨1.58%和1.86%。
资金面上,北向资金延续近几个交易日的大幅净买入态势,昨日全天净买入158.43亿元,再创开年以来最大单日净买入额。1月4日以来,北向资金连续9个交易日净流入,累计金额超800亿元。
券商股集体飙涨
昨日,券商股集体拉升,截至收盘,山西证券涨停,湘财股份2连板,广发证券、国联证券、红塔证券等纷纷跟涨。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开年以来A股非银金融板块整体涨幅达到7.10%。其中,湘财股份开年以来涨幅超30%,在一众券商股中领跑,东方证券紧随其后。此外,兴业证券、东方财富、广发证券等个股开年以来涨幅均超10%。
对于近期“牛市旗手”的集体“躁动”,开源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高超认为,这主要反映了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核心逻辑是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复苏利好权益资产,而权益资产是影响券商边际盈利增速的核心,券商股也因此受益于经济复苏。
中银证券表示,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增长和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有望推动券商多项业务转型,推动其长期估值中枢抬升。当前该板块市净率处于较低水平,具备较高配置价值。继续推荐受益于重资本业务转型、财富管理及投行业务空间扩容的高成长性券商股。
芯片巨头低开高走
昨日,芯片巨头韦尔股份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之一。早盘,韦尔股份上演低开高走行情。集合竞价阶段,该股为跌停状态,开盘后跌超3%。随后,在资金拉升下,该股迅速翻红。截至收盘,韦尔股份涨超8%。
1月13日晚,韦尔股份公告称,预计年度归属净利润为8亿元至12亿元,较去年同比减少73.19%至82.13%,这份业绩预减公告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对于业绩大幅下滑,公司解释称,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需求受到了较强冲击,也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产生了较大影响。
2022年,韦尔股份在芯片板块中跌幅居前,全年累计跌幅达66.39%,总市值蒸发超1000亿元。
国盛证券表示,当前情况类似于2018年三季度,从库存端看,公司库存水位达到高点;从需求端看,下游需求有望在2023年迎来复苏;从产品端看,公司平台化布局进一步深化。
北向资金净流入超150亿元
1月16日,北向资金再度大幅净买入158.43亿元。开年以来,北向资金仅在1月3日小幅净卖出,10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近800亿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自上周以来,北向资金保持大幅流入态势。与海外市场相比,A股市场具备更强的韧性,再加上境外流动性收紧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扰动有限,A股市场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中信证券认为,A股正处于全年关键做多窗口,高频数据验证与基本面预期形成正反馈,强化投资者增配共识,预计外资快速流入后节奏将放缓,国内资金也将补仓,逐步形成资金接力效应。
对于A股后续增量资金,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预测,2023年全年北向资金净流入有望超过2000亿元,增量资金将提振A股表现。A股的盈利增长有望从2022年的4%回升至15%。
黑色家电板块1月16日涨1.37%,兆驰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998.92万元1月16日黑色家电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37%,兆驰股份(002429)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227.59,上涨1.01%。深证成指报收于11785.77,上涨1.58%。黑色家电板块个股涨跌见下表:
从资金流向上来看,当日黑色家电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998.92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259.2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739.69万元。黑色家电板块个股资金流向见下表:
北向资金方面,当日黑色家电板块北向资金持股市值为10.33亿元,减持0.37亿元。其中增持最多的是兆驰股份,增持了0.13亿元。减持持最多的是极米科技,减持了0.44亿元。黑色家电板块北向资金持股变动明细见下表: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