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游戏版号出炉! “IP向”成最大亮点 多家上市公司在列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2月11日讯(记者 崔铭) 昨日晚间,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2月份的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87款游戏获批,涉及部分上市游戏公司。分析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本次版号发放意味着政策持续利好、信号明晰,期待后续行业产能进一步释放,今年能够回归到增长轨道。
具体来看,有腾讯(00700.HK)的《王者万象棋》、网易(09999.HK)的《梦幻西游:时空》、吉比特(603444.SH)旗下雷霆游戏的《封神幻想世界》、中青宝(300052.SZ)的《英雄之冠》及《龙与魔法城》、电魂网络(603258.SH)的《卡噗拉契约》、中国移动(600941.SH)旗下咪咕互娱的《森友突击队》、浙数文化(600633.SH)旗下边锋网络的《魔法连环消》、美盛文化(002699.SZ)旗下美盛游戏《指尖征战》及《超链勇者之诗》、中手游(00302.HK)的《城主天下》、心动公司(02400.HK)的《香肠派对》端游等。
相较上月,本月获批重磅游戏数量有所减少,但呈现出“IP向”特点。其中,《王者万象棋》是腾讯的“拳头IP”《王者荣耀》的衍生产品,《梦幻西游:时空》则是衍生自网易的“王牌IP”《梦幻西游》,另有由畅游开发、腾讯游戏发行的IP游戏《新天龙八部》,该游戏将于今年5月14日全平台开启预约。
此次获批列表中,还出现了“新面孔”。芒果超媒旗下芒果互娱出版运营的《向往的生活》拿到版号,该游戏与芒果热门“综N代”同名,综艺目前已播出至第六季,口碑和收视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之后可能还会有不少内容IP选择开发成轻度游戏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仅1月和2月一共发放了175款国产游戏版号,占去年发放总数的三成以上(2022年共发放国产游戏版号468个)。
招商证券指出,预期游戏行业增长将在2023年复苏。“游戏版号审批重启且获批游戏数量逐步增加,传递出版号发放恢复常态、政策风险减弱的积极信号。我们认为版号数量将逐步回归至2021年水平。”
(编辑 刘琰)
一汽解放:2023年1月市场终端份额达25.8% 稳居行业首位中国证券报记者2月11日从一汽解放获悉,公司2023年1月以25.8%的市场终端份额稳居行业首位,实现全年“开门”领跑,同时也实现了市场终端份额持续领先。值得一提的是,一汽解放日前发布的产销数据也显示,即便在春节假期因素影响之下,公司2023年1月销量仍与上月基本持平。其中,中重卡销量环比增长约11%,2023年回暖势头有望开启。
相关市场人士表示,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重卡行业是一条容易被忽视的“黄金赛道”。尤其在经历了2022年销量低谷之后,多数重卡上市公司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戴维斯双杀”。进入2023年,在经济回暖预期明确、基建投资加码、重卡置换周期来临等因素的助力下,重卡销量“触底反弹”的可能性逐渐增大,头部企业的表现备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重卡需求端表现在2023年将得到国内外市场的“双支撑”。国内市场方面,以基建为主的逆周期调节以及地产企稳和制造业回暖,将对国内重卡市场的需求形成支撑。海外市场方面,随着疫情后基建、投资、物流等相关经济活动的恢复以及中国重卡品牌形象的持续提升,重卡海外出口有望保持高景气度。
此外,政策也有望推动重卡行业超预期发展。随着《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发布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持续提速,老旧国四车辆将加快淘汰,为重卡新老车型替换带来新的增量市场。
相关机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重卡保有量约900万辆,重卡更新迭代周期约7-8年。根据历史更新周期推算,预计2023年起置换需求大概率带动重卡行业逐步复苏。
因此,整体来看,在“宏观经济+下游需求+周期置换+政策推动”多因素联合驱动下,2023年有望成为重卡新一轮周期的起点,重卡行业可能会率先实现销量回升。
回顾2022年,在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一汽解放采取了抢终端、降库存、防风险的策略,推动库存大幅度下降;同时,终端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明显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一汽解放累计终端份额达25.7%,创历史新高,稳居行业第一。
上述人士表示,从长期视角来看,新能源转型将成为重卡行业核心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相关企业未来的行业地位。尽管当下仍处于早期布局阶段,但一汽解放在产业链布局、核心技术创新、产能建设等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
2022年,一汽解放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并稳定运行;一汽解放与远景动力合作完成了解放J6P配套全新一代重卡电池系统的换电示范运营;一汽解放和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提供车电分离、整车租赁及运力承接、二手车及电池回收服务等新能源后市场运营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对“15333”新能源战略的持续推进,一汽解放目前投放市场的新能源产品达到141款,并掌握39项关键核心技术。一汽解放调研记录指出,随着地方政府环保法规落地和不同场景需求,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这也是公司今后要大力开发的市场。
上述人士表示,整体来看,在重卡市场2023年有望迎来复苏的背景下,估值优势叠加销量上的反弹势能、新能源的转型优势,一汽解放的市场表现或将受到广泛关注,公司市场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线城市“金三银四”节点有望提前,万科、保利和招商蛇口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红周刊 本刊编辑部 | 秦佳丽 胡靖聆
编者按
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月9日发布的数据,当日北京存量房住宅网签套数为515套。这个水平远高于1月份346套(剔除春节假期)的平均水平,即便是与2022年3月平均日签500套(世联评估数据)的当年最好时期相比也有提高。与存量房住宅网签套数增长一致,北京新挂牌房源价格也出现一定上涨。
不止于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楼市成交活跃的迹象也在显现。北上广深的多位置业顾问向《红周刊》反馈,春节连市期间项目到访量良好,由于前期受抑制的购房需求释放,部分项目自去年12月份至今,销售情况明显回暖,“如果踩准推盘节奏,近期有的项目一个月的销售业绩抵得上之前一个季度。”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周期间一线城市市场韧性较二线城市更强,显著好于2021年与2019年同期。事实上,四大一线城市自去年12月份开始环比量价齐升,步入今年1月份成交价格普遍上扬。有业内人士向《红周刊》表示,2023年楼市成交情况预计好于2022年,一线城市“金三银四”节点有望提前。
在楼市复苏信号频发的情况下,稳楼市、“稳房企”信心的政策还在陆续出台,这些因素都促使房企在二级市场遭遇的杀估值过程迎来拐点。从房企阵营公司价值来看,万科、保利、招商蛇口(001979)等深耕一线城市且财务稳健的房企,其投资价值正在凸显。
一线楼市价格延续年底翘尾行情
“金三银四”节点有望提前
在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一线城市楼市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深圳宝安区置业顾问孟涛(化名)向《红周刊》表示,其所在项目春节期间到访量比节前更加活跃。“春节期间项目留守6个人,平均每人每天接待7―8组客户。”据其介绍,“项目销售情况不错,去年11月份首期开盘后,今年1月份新加推了119套房源,去化了80套左右,目前剩下少量尾盘。”
项目入市节点是影响销量数据的重要原因,孟涛表示,与之前相对平淡的市场相比,去年年底推盘算是不错的时间点:“如果踩准推盘节奏,近期有的项目一个月的销售业绩抵得上之前一个季度。”
北京朝阳区置业顾问王晨(化名)向《红周刊》表示,“自去年底市民‘阳康’之后,北京市场确实出现了一波报复性反弹,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热度比之前都有提升。我们的项目其实是2022年度北京的网签销冠项目,去年网签了880套。今年1月份,案场每周的客户到访量在150组上下,从来访到敲定合同,转化率在13∶1到15∶1左右,进入到了中后期销售阶段。”
对于传统“金三银四”销售节点,王晨指出,“因为之前受抑制的购房需求得到释放,所以预判今年复苏形势不错。不过市场数据还没有完全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去病如抽丝,市场整体信心的恢复还需要时间。”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向《红周刊》提供的一组数据,反映出上海新房市场的活跃度:“1月份截至春节假期收尾,上海新房成交规模大概90多万平方米,算上后续几天,估算整月接近100万平方米。”他解释说,“上海楼市月均成交规模能够达到80万平方米其实就‘及格’了,100万平方米的规模就达到了‘80分’。所以虽然今年1月份上海新房市场成交不及12月份,但目前没有问题。”
据卢文曦介绍,上海去年以来持续加推了很多项目,并且大多投放在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板块,比如临近轨道交通、拥有重点配套、契合改善性住房需求,加上目前上海积分摇号门槛下调,所以成交情况较好。
据北上广深多位业内人士向《红周刊》反馈,受春节返乡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1月份楼市成交量不及12月份,但市场活跃度仍然可观,初步传递“小阳春”迹象。楼盘价格走势方面,由于地处热门板块、主力户型受欢迎,结合政府指导价等因素,热销项目“不打价格战”,春节连市期间优惠力度不大。
事实上,与二线城市春节周成交量持续3年下滑形成对比,今年一线城市春节周的市场韧性更强。克而瑞发布的2023年春节周40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情况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合计2.4万平方米,虽较2022年春节周同比下滑72%,但较2021年、2019年春节周同比上升23%、372%。
如果把时间拉长,四大一线城市楼市成交自去年年底开始量价回升。《红周刊》查询中指云数据了解到,2022年12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交面积依次为61.78万平方米、101.35万平方米、72.82万平方米、25.19万平方米,环比11月增长6.9%、-4.1%、96.6%、2.5%;成交价格依次为53625元/平方米、69202元/平方米、35871元/平方米、67501元/平方米;环比上升3.5%、8.1%,1.78%、21.65%。步入2023年1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交价格依次为61117元/平方米、70869元/平方米、40634元/平方米、60590元/平方米,环比去年12月份增长13.97%、2.41%、13.28%、-10.24%。
关于接下来楼市的成交量与价格走势,多位从业者将2023年定义为“复苏年”。卢文曦对今年“小阳春”持有乐观预期:“现在政策暖风频吹,市场情绪也趋于稳定,上海新入市的楼盘其实已经卖得七七八八了,这里今年传统‘金三银四’的节点甚至会稍稍提前。”
全年来看,首钢地产市场经理马腾飞向《红周刊》表示:“整体市场想要有明显起色得看下半年。”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向《红周刊》表示:“2023年楼市成交量好于2022年,几乎是主流观点;价格方面则随行就市且板块分化,优质楼盘价格依然有5%―10%上涨空间,大部分楼盘则处于稳定或以价换量的阶段。”
积极推盘的房企将率先受益
招商蛇口、保利、万科、中海站稳“一线”
在一线城市楼市复苏预期下,积极推盘的房企将率先享受红利。《红周刊》梳理了自去年10月份至今房企在一线城市推盘情况,各房企在去年年底加快项目供应节奏,冲刺全年业绩。在度过1月份的推盘淡季后,2月预计会有一些房企加快推盘速度。
从1月份一线城市的开盘和上新步伐来看,近期上海的新盘入市数量最为领先。据《红周刊》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日,今年以来,北、上、广、深分别有4个、23个、3个和5个项目入市销售或者加推(见表1)。除了已经开盘的项目,今年各一线城市还有多个项目有待入市。其中,沪广深于2023年计划入市新盘数量较为明确,据不完全梳理,上海大约有300个项目计划在今年推盘,广州和深圳分别有113个和103个项目有望入市。就北京而言,1月份已办理预售许可项目共10个。
《红周刊》梳理了2023年1月上市房企推盘情况,据不完全统计,1月份,北京地区龙湖集团、中国建筑(601668)的新盘体量居前(见表2)。在上海地区,招商蛇口、华发股份(600325)和建发股份(600153)等房企开年推盘积极,“日光盘”频现。以招商蛇口为例,其参与操盘3个项目均系今年1月份加推,总货值逾百亿元。在广深地区,以中国中铁(601390)、华润置地为推盘代表,1月份区域新盘可售货值均超过30亿元。
从区域房企最新销售情况看,前期积极推盘的房企明显受益。据克而瑞榜单,2023年1月,位于上海房企权益销售月度榜单TOP3阵营的分别为招商蛇口、静安投资、保利发展,分别收获权益金额73.95亿元、57.45亿元、54.53亿元;同时期位于深圳房企月度销售榜单TOP3的分别为万科地产、卓越集团、华润置地,实现权益金额8.92亿元、7.01亿元、6.39亿元。
据了解,房企在一线城市的收入呈现向少数公司集中的趋势。以上海为例,《红周刊》统计,2022年,由招商蛇口、仁恒置地、融创中国构成的上海房企权益销售规模TOP3阵营成交金额合计916.76亿元,较2021年TOP3阵营上升43.57%。
同时,头部房企在一线城市的重点项目也在直接支撑房企业绩。比如,2022年华润置业旗下华润城项目以243.38亿元成交金额位列深圳市年度项目销冠,按集团3013亿元的年度全口径销售额计算,去年仅该项目为华润置业贡献8%的销售额;同期越秀地产旗下和樾府项目以155.47亿成交金额位居2022年度深圳市年度销冠,按集团1260亿元的年度全口径销售额计算,仅该项目为越秀地产贡献销售业绩达12%。
目前,上述“重仓”一线城市楼市的头部房企纷纷在扩大土地储备。《红周刊》了解到,2022年,中海、华润置地各自在北京、深圳的城市拿地金额增幅超100%。同期跻身2022年度上海房企权益销售额榜单TOP3的“黑马”房企仁恒置地也在重仓上海,公司2022年斥资105亿元拿下上海内环巨型住宅地块,在上海区域拿地金额较2021年增长128%。
“上海的市场逻辑相对简单,当地拿地机制比较友好,包括房地价联动机制等,能够给到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所以只要有钱拿地就有‘肉’吃。”卢文曦表示,“去年国央企在上海拿地凶猛,民企基本上躺平,接下来翻盘比较难,越到后面强者恒强的格局越明显。”
在卢文曦看来,目前布局上海楼市的房企竞争格局比较清晰。“占据头把交椅的是招商蛇口,招商前几年就在上海拼命拿地,保利也紧随其后。中海、万科受之前围标事件影响,这两年没有在上海拿地,但是从时间节点上看今年3月份就‘刑满释放’了,加上万科对一线城市向来比较看好,估计能赶上今年第一批集中供地。”
财务稳健性突出
“招保万”三足鼎立形成
仅从A股市场来看,房企千亿市值公司中仅存万科、保利和招商蛇口三家。而这三家也一直把一线城市作为发力重点之一。
据广发证券(000776)研报及企业相关经营公告,招商蛇口2022年在一线城市的拿地金额为635亿元,在集团拿地总额中占比达50%,较2021年与2020年分别提升19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保利发展2022年前11个月在一线城市的拿地金额达497亿元,占拿地总额的比例为34%,较2021年与2020年分别提升23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
万科近一年的拓储转变更为明显,对比之下其2021年“节衣缩食”策略下在一线城市土拍市场上“挂零”,2022年万科在一线城市的拿地金额为242亿元,在拿地总额中占比35%。
从总货值储备来看,“招保万”近年也攀升明显。据克而瑞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房企总土储货值榜单,其间保利发展、万科地产、招商蛇口分别以26191.4亿元、15672.6亿元、11077.4亿元的总土储货值居于行业TOP10阵营,其中保利发展居于房企总土储货值榜单之首(见表3)。
在当前60多家房企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有36家预亏的情况下,房企的财务稳健性受到格外关注。珠海横琴阿法元资产管理企业首席投资官何一峰向《红周刊》表示,目前其衡量房企投资价值的各类指标中,财务稳健性放在第一位,包括是否触及红线、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第二是房企在手土储情况,当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土地供应也会相应减少,从未来这个土地资源可获得性角度看,需要关注房企手中的土地储备;第三,从股市的分析指标看,相较过去重视市盈率的概念,站在底部估值的角度,未来可能更看重市净率。
据房企2022年业绩预告,保利发展、招商蛇口虽然也出现销售额下滑,但仍以4573亿元、2926亿元的销售额居于TOP10阵营并实现排名上升(见表4)。业绩方面,保利发展、招商蛇口预计2022年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38亿元~46亿元,居于发布预告公司的前两名(见表5)。
据《红周刊》统计,截至去年三季报,万科、保利和招商蛇口不仅是三道红线全部为绿档的房企,同时也是资产负债率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公司。市盈率方面,目前“招保万”徘徊在行业中位数9.66倍水平上下。截至2月9日,万科A、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市盈率(TTM)分别为8.98倍、10.25倍、16.36倍;市净率(LF,行业中位数为1.07倍)分别为0.85倍、1.06倍、1.39倍(见图1),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约四成A股房企处于“破净”状态。
在毛利率方面,截至2022年三季度,124家A股房企销售毛利率中位数为17.91%。对比之下,万科A、保利发展、招商蛇口的销售毛利率整体优于行业中位数水平,分别为19.62%、21.32%、14.94%。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在逾三成A股房企ROE呈负数的背景下,前述三家企业ROE水平维系在7.12%、6.56%、2.48%(见图2)。
市场“选择”“招保万”显示当下房企投资主逻辑:国央企+扎实基本面
业界预计,从今年开始,房企进入到报表修复过程,而且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黄韬指出,“目前多数开发商选择保守,几乎90%的企业在人员招聘、战线扩张上还是倾向于收缩,不过2023年的整体形势是向好的,企业后续可能会有适度的扩张动作,虽然指望一年追回过去三年业绩的可能性不大,但循序渐进、连追三年,总有机会追回以前损失的。”
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回暖,特别是“招保万”这类国央企在一线城市的积极拿地,将会进一步影响未来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何一峰向《红周刊》表示,“目前头部房企在一线城市的拿地行为是比较明智的,也确实能在一线城市的房价复苏过程中得到一些收益。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剧,二线城市虽然也能在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溢出影响下受益,但部分城市还在消化房价下行趋势带来的负面影响中。”
关于以“招保万”为代表的老牌房企呈现重返行业龙头地位之势,华泰证券(601688)研究所地产首席分析师陈慎向《红周刊》表示,这与目前行业形势相吻合,即国央企构成市场头部阵营。而衡量一家房企的投资价值和成长空间,仍取决于PB水平和接下来的销售增速。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何一峰,他指出,“在相同PB的情况下,如果房企没有对原有土地库存进行二次估值处理的,往往更有投资价值。比如,对2010年之前拿的土地,如果房企纳入财务报表时依照的是当初的拿地成本,没有就后续房价升值后的再估值进行会计处理,即财务报表上还有东西没有体现出来,这种标的更有投资价值。”
利檀投资董事长陈昊扬向《红周刊》表示,以“招宝万”为代表的老牌房企回归行业龙头阵营几乎是确定的事情,这类国央企或混合所有制企业本身更具融资优势,调仓加码一线城市的市场动机也较为清晰。“一线城市拿地相对安全,竞争对手更少,开发的楼盘更易出售。”
关于如何对房企进行估值,深谙地产行业的财经知名博主@朱酒向《红周刊》表示,通常市净率是衡量地产股成长空间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2022年房企业绩普遍下滑的背景,市盈率也需要关注。待2022年企业年报陆续出炉后,由于每股收益大幅下滑,很多房企的市盈率会出现大涨。“地产股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两到三年前销售业绩的释放。而从2021年开始,房企销售纷纷下滑,可以预见未来两年大部分房企的利润都无法恢复到2021年年报的数据。从历史来看,15倍市盈率就是一个比较高的估值了,不过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每股收益下滑导致,需要具体个股具体分析。如果2023年楼市销售转暖,市场会对两三年后的房企业绩持乐观态度,有机会给出一部分较高的市盈率。”
陈昊扬进一步指出,还需要观察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虽然目前包括部分市值龙头在内的房企ROE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这一指标仍然值得关注,不过需要带有前瞻性思维去观察。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反映的是企业以往拿地和项目开盘销售情况。前几年由于民营房地产企业普遍实施快周转、高杠杆,所以ROE显得很高,与之对应的,万科等国央企或者混合所有制企业相对保守一点,没有过高地加杠杆,ROE也就相对差一点。未来高杠杆影响高ROE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另外,房企的负债率和成本控制,包括建安成本和融资成本等,都是衡量企业成长空间的重要指标。”
(本文已刊发于2月11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