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今年新春上班第一天,广东召开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但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关键的问题还有待继续探索,比如什么叫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从何而来?”5月20日,在广州举办的“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风投创投高峰论坛”期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如是提问。
围绕上述问题,郑永年利用“五一”假期调研多地发现,当前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艰巨任务。传统的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动力日益降速,基础设施下一步大规模投资的空间不大;消费短期内要拉动经济增长较难,恢复还有一个过程;受全球经济影响,贸易出口大幅增长的难度也比较大。
在郑永年看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关键就是要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如果从应用技术角度讲,按照从1到10的刻度看,能生产0到1这样的经济体也可以生产8到10,但没有0到1原创性技术,就很难产生8到10的应用技术。
“我们国家刚好处于中等技术的水平,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的制造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转化,0到1的原创性技术比较少。”郑永年说,我国无论从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来看还处于4到8之间,下一步就是要考虑如何实现原创性技术的突破。
如何跨越“中等技术陷阱”?郑永年认为有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一大批能够从事基础科研的大学和机构。二是必须具有一大批能够把基础科研转化为发展应用技术的企业和机构。三是必须具有支撑基础科研和应用技术转化的金融支持。
“好多年以前讲创新、创业,今天一定要加上第三个创——创新、创投到创业,从创新到创业中间如果没有创投就很麻烦。”郑永年说。
之所以要发明风投创投机制,是因为应用技术转化风险很大,政府不可能拿纳税人的钱投入高风险的事情,传统银行也很难做类似事情,风投创投可以把闲散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如果没有创投,我们很难实现高质量发展。”郑永年说。
郑永年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条件。如果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融合起来,大家都能出彩。例如,香港多所大学在世界排名前50位、前100位,它的科研创新体系、人才制度比较完善。珠三角企业的应用技术转化能力非常强,正因如此,珠三角在过去几十年里成为了世界制造工厂。
“金融也是大湾区的最大优势。金融业基本上决定了实体经济的价值,资本到哪里,经济活动就走到哪里。如果金融做不好,永远不能成为经济大国。”郑永年认为,香港、深圳、广州完全可以基于分工发展金融服务业,构建一个能与华尔街竞争的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