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碳排放成本纳入日常商业决策考量之中。
近日,由美国环保协会和能源基金会提供支持,ICF国际咨询公司具体执行的《2022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称,预计全国碳市场的碳价将会稳步上涨。2022年的全国碳市场平均碳价预期为59元/吨,到2025年,预期碳价升至87元/吨,在2030年之前将达到130元/吨。
上述报告共收集了465名利益相关方对中国碳市场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的预期。报告指出,相较其他行业,水泥行业和钢铁行业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准备得明显更为充分。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上述两个行业最早将在2023年准备好被纳入全国碳市场。
报告显示,自中国宣布“双碳”目标以来,中国企业对碳抵消信用的需求一直处于激增状态。一方面,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所覆盖的企业可以使用CCER来满足其履约义务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许多目前未被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的大型企业也正在逐步自愿提出自身的碳中和承诺,其中就包括通过使用可由各种认证系统核证的碳抵消信用等抵消其自身无法减排的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已经购买碳抵消信用的企业中,CCER是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碳抵消信用类型。
据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交易中心业务二部副经理姜海凤在报告发布会上介绍,针对CCER启动,北京绿交所目前已完成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现在在为试运行作准备;在制度建设方面,北京绿交所目前已起草完成了交易结算规则及配套管理办法等。
针对CCER在全国碳市场中的作用,姜海凤分享了三点看法。第一,现阶段CCER对于全国碳市场是很好的补充,能够丰富碳市场的产品;第二,CCER的价格比碳排放配额价格稍低,企业能够通过CCER实现更低成本的履约;第三,通过给节能减排项目提升收入,CCER能够促进社会对此类项目的投资,让更多主体进入碳市场中。
报告预计中国碳价将稳步上涨。受访者认为全国碳市场的碳价将会稳步上涨。有84%的受访者来自控排企业。其中,发电行业占比最高(38%),其次是建筑材料(21%)、钢铁(13%)、化工(5%)、有色金属(3%)和石化(3%)行业。而在参与碳市场经验方面,49%的受访者所在的企业已经被纳入地方或全国碳市场。
该报告称,碳排放权交易对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将会逐渐扩大。受访者预计,至2030年,碳价对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将会显著增加。约五分之四的受访者预计,到2025年其所在企业的投资决策至少会受到中等程度的影响。受访者中仅有6%预计,即使到2025年其所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不会受到影响。
来自北京一家石化公司的受访者在接受问卷调查时表示:“企业纳入碳市场管控后,拥有碳密集型生产设施的企业将面临运营转型压力。在进行新一轮投资项目时,我们将对此进行慎重考虑。”
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碳市场主任刘洪铭在讨论环节表示:“除了碳价本身,我们更想看未来碳市场能够健康地发展。首先我们希望看到碳市场扩大覆盖范围,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发现碳价,有助于更广泛的减排。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更需要看到信息披露与有效碳价结合,这对减排行动更具指导意义。”
哪些行业预期将纳入全国碳市场?相较其他行业,水泥行业和钢铁行业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准备得明显更为充分。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上述两个行业最早将在2023年准备好被纳入全国碳市场,而对这两个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时间的加权平均预期为2024年。对其他重点排放行业纳入时间的平均预期则是在202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