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券商中国
图源:图虫创意
用“分期付款”来购买“高投资回报预期”的财商课程,这是不是最大的黑色幽默?
缺失的认知和彷徨的金钱观
身边常常有个奇怪的现象:少时不谈钱,等到不得不直面金钱了,才发现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金钱运作机制认知过少。
一部分来自于常识的缺失。钱是怎么来的,一个人当下所对应的状态大致能挣多少钱,需要支付哪些缺口,未来还有哪些“大坑”需要提前考虑,全无切身概念。新闻中屡见不鲜的是父母辛辛苦苦搬砖而孩子重金打赏主播、游戏巨额充值或是集资追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某些APP的短视频,让人觉得做啥都来钱快且很轻松,比如送外卖可以“高兴就送,不高兴就不接单”,“每月几万块”,堪称当代一大吊诡现象。
另一部分或许来自于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由此而来的非理性虚荣。
“20岁喜欢的裙子,40岁穿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各种solgan有意无意引导消费,有一段时间各种节日都被过成购物节,让人怀疑终有一天商家也会敲锣打鼓地庆祝清明。2011年,17岁的高中生王同学为了一个iPhone 4手机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脏,8年后的跟踪报道称,他已因器官衰竭而卧床不起。有人在新闻下冷酷留言,称如果王同学生活在当下可能面临“更多选择”,比如现金贷、校园贷甚至裸贷——这真是一句寒意入骨、痛心疾首的控诉。
也有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几千元的工资还没焐热就开始巨资包装自己,因为“你不敢买贵的东西是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好东西”,“学会花钱才能提升自己的档次,花出去的最终都会赚回来的”——虽然努力往上的心意没错,但付出金钱并不一定能换来确定的通途,那些不幸下坠的恐怕很少能有安全垫,只会越陷越深。
当然未必每个人都那么容易被简单的一支口红或一条裙子打动,但如果是你确实买不起的东西,比如一辆豪车,一栋豪宅甚至是一艘游艇呢?财富焦虑蔓延,动作就会变形。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里将这种关系说得很前瞻:“丰盛作为消费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不但是消费社会得以产生的大前提,而且还作为一种理想,为这个社会所追求。每个人都希望在丰盛中获得更多的物,以满足自身的欲望。当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开始用符号来追求个性的满足。”在这一点上,表象迥异的各个阶层之间其实并无差异。
展开全文来源:券商中国
图源:图虫创意
用“分期付款”来购买“高投资回报预期”的财商课程,这是不是最大的黑色幽默?
缺失的认知和彷徨的金钱观
身边常常有个奇怪的现象:少时不谈钱,等到不得不直面金钱了,才发现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金钱运作机制认知过少。
一部分来自于常识的缺失。钱是怎么来的,一个人当下所对应的状态大致能挣多少钱,需要支付哪些缺口,未来还有哪些“大坑”需要提前考虑,全无切身概念。新闻中屡见不鲜的是父母辛辛苦苦搬砖而孩子重金打赏主播、游戏巨额充值或是集资追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某些APP的短视频,让人觉得做啥都来钱快且很轻松,比如送外卖可以“高兴就送,不高兴就不接单”,“每月几万块”,堪称当代一大吊诡现象。
另一部分或许来自于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由此而来的非理性虚荣。
“20岁喜欢的裙子,40岁穿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各种solgan有意无意引导消费,有一段时间各种节日都被过成购物节,让人怀疑终有一天商家也会敲锣打鼓地庆祝清明。2011年,17岁的高中生王同学为了一个iPhone 4手机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脏,8年后的跟踪报道称,他已因器官衰竭而卧床不起。有人在新闻下冷酷留言,称如果王同学生活在当下可能面临“更多选择”,比如现金贷、校园贷甚至裸贷——这真是一句寒意入骨、痛心疾首的控诉。
也有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几千元的工资还没焐热就开始巨资包装自己,因为“你不敢买贵的东西是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好东西”,“学会花钱才能提升自己的档次,花出去的最终都会赚回来的”——虽然努力往上的心意没错,但付出金钱并不一定能换来确定的通途,那些不幸下坠的恐怕很少能有安全垫,只会越陷越深。
当然未必每个人都那么容易被简单的一支口红或一条裙子打动,但如果是你确实买不起的东西,比如一辆豪车,一栋豪宅甚至是一艘游艇呢?财富焦虑蔓延,动作就会变形。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里将这种关系说得很前瞻:“丰盛作为消费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不但是消费社会得以产生的大前提,而且还作为一种理想,为这个社会所追求。每个人都希望在丰盛中获得更多的物,以满足自身的欲望。当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开始用符号来追求个性的满足。”在这一点上,表象迥异的各个阶层之间其实并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