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中国证券报》3日刊发文章《资管新规倒计时 银行理财全力冲刺净值化转型》。文章称,资管新规过渡期仅剩不到一个月,多家银行加速压降不符合新规的“老产品”,净值型产品占比显著提升。业内人士表示,预计年底绝大多数银行能完成理财业务存量整改。银行理财即将迈入净值时代,既需要进一步压实受托人责任,也需培育投资人更为理性的投资理念。
加速压降“老产品”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近期多家银行加速压降不符合新规的“老产品”。
11月以来,多家银行发布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与此同时,净值型产品的比例在不断攀升。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2021年三季度理财市场数据显示,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上升,占比达86.56%,较去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
谈及理财业务存量整改进展,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日前表示,从前期摸底情况看,预计今年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以如期完成整改任务。对于个别银行剩余的少量难处置资产,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直至全部清零。
理财公司异军突起
(图片说明)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公司将成为银行资管业务的主要载体。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显示,截至9月底,理财公司共获批筹建29家,21家正式开业,产品存续规模达13.69万亿元,较今年年中增长36.75%,同比增长2.75倍。随着理财业务转型与理财公司发展,理财公司市场份额占比稳步增加,占比达48.97%。
招商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表示,自2018年12月首批理财公司获批以来,理财公司数量快速增加,预计未来将有50家左右的理财公司。可以说,银行理财已经进入理财公司时代。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介绍,与商业银行内部的理财业务相比,理财公司的优势除了产品端销售门槛降低外,投资范围的扩大,也让理财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体系。各家理财公司纷纷将培育权益类投资能力作为中长期发展的重点之一,同时在产品端也开展了初步尝试。目前来看,相关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展开全文“未来银行理财产品体系将呈现稳健创新的格局。”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认为,一是参照国际经验,推出覆盖客户全方位资管需求的产品;二是固收类、现金管理类是理财主打产品,主要基于银行风险偏好和信用研究能力特长;三是非标期限匹配产品仍具备一定优势,基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优势而产生的非标投资,在解决期限错配与打破刚兑两个难点后,仍将是银行理财的重要资产配置方向和特色优势;四是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打造差异化净值型产品。
净值波动成常态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银行理财迈入净值时代,让投资者适应产品的净值波动、提高客户的接受度也是当前理财业务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净值型产品的净值波动已成常态。比如,截至12月2日,某股份行理财产品近6个月的涨跌幅为-15.693%,但近3个月涨幅为4.971%;与此同时,也有理财产品近6个月涨幅高达24.356%,但近一周涨跌幅为-0.138%。
“净值化转型关键在客户接受度,这取决于产品竞争力。”廖志明认为,本质上说是产品开发、投资研究、风险管理、前中后台的完整成熟体系,直观体现就是产品的净值。组织架构和历史业绩都需要长期积累,故后起者应该更加努力。
在农银理财总裁段兵看来,资管机构应更主动地与投资者建立信任关系,最根本的做法是坚持按照合同约定,努力实现事先确定的风险与收益目标,以此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口碑、品牌和市场形象。与此同时,还需做好投资者教育,逐步让其理解“风险与收益目标”的实质:一是不承诺收益,不代表不带来收益;二是并非收益越高越好,而是应在事先约定的风险条件下实现最大收益。
“打破刚兑实现投资风险的买者自负,是资管新规的核心要义,也是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主要目标。”曾刚强调,在此过程中,提高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理财业务从设计、销售、投资等各个方面的投资者保护和信息披露要求,压实受托人责任,这也是目前各类理财子公司监管制度重点规范的领域;另一方面,需要针对理财净值化之后,理财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的变化,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教育,培育更为理性的投资理念,为理财产品的转型创造更为良好的市场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