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贸易,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1980年代初,国内贸易并不发达。很多农户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再加上物流不畅,不少交换行为停留在最多三五公里的半径内。时至今日,国内贸易如此发达,人们每天能够吃到新疆的大鸭梨、东北的大米、广西的火龙果、广东的荔枝。内贸如此发达,就像一张网一样,每个人都在这张网络中分工协作。
国际贸易也一样,今天我们每天享用的水果美食、服装鞋帽、手机、电脑、汽车以及各种影视游戏,都离不开全球贸易网络。近日,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中西商家大会上,阿里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青春发表了《假如没有贸易,世界会怎样》的主题分享,其观点如下:
01
世界离不开贸易
世界离不开贸易:人类依然处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在全球的分工协作中,世界和大多数国家从贸易中获得了发展红利。这一前提下,全球贸易会发生两个变化:国际分工重新划分以及经济重心向亚太转移。
人类历史经历两次大规模的全球贸易浪潮,第一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推动者包括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这些国家在第一波贸易浪潮里获得巨大红利。后来,一战终止了这一波全球贸易浪潮。第二波全球贸易浪潮延续至今,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体制和全球秩序,全球贸易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协调下,得到蓬勃发展。今天,全球四分之一的产能都用于出口。制成品出口中三成价值来自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原材料或初加工贡献。从1913年到2014年,国际出口额增长40倍,这意味着全世界在相互协同的生产关系里面互相依存,谁都离不开谁。
展开全文二战以来,全球经济取得了长足增长,同期全球贸易增长速度更快。数据显示,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出口正增长的同时也保持了经济正增长。对中国而言,出口在GDP中所占比例年度增加值为3.12%,在人均GDP中所占比例年度增加值为4.13%,日本的数据为3.67%、3.38%,美国是1.17%、1.67%。证据显示,贸易自由化对于全球效率和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明显。
根据IMF数据,贸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GDP中所占比例极高。2011年到2015年,这一比例的平均值维持在45%以上,2015年之后略有下降,目前稳定在35%以上。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占GDP的比例更高,超过40%,发展中国家约为37%。
02
贸易重启,亚洲板块崛起
即使没有新冠疫情,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也处于重大变化和重启之中。
过去几年,出现了很多针对全球化的反思,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不均衡,包括技术发展不均衡和经济发展不均衡。在技术发展方面,芯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市场中,发达国家和领先企业借助先发优势,在全球市场不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同时,区域、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日益明显,发达国家在人才、科技、研发、品牌等方面掌握了更多资源,在国际贸易和竞争中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除了发展不均衡,以英国“脱欧”和美国对多国挑起贸易纠纷为标志,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抬头,影响全球化的发展。尤其近年来由于欧美中下阶层生活质量的不断下降,加之东亚板块的经济崛起,引发了欧美底层民众反全球化的潮流,他们希望生产制造留在本国,进一步提高关税、保护本地就业等等。
疫情爆发以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2020 年,以美元计算的全球出口额下降7.2%,而从零售到制造业的各个行业都面临供应瓶颈。对疫情的恐慌进一步引发了基于生存逻辑的反思,例如国内产业链是否完整、关键时刻能否自给自足。这些因素使得全球化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量。
抗疫表现优异,给整个亚洲带来了一波贸易红利,进一步提升了亚洲在全球经济板块的比重。
危中必有机。疫情带来了全球抗疫物资需求增长。同时因为服务业大幅抑制,部分资金向商品消费转移。
在供给方面,亚洲表现突出。以中日韩为主要代表的亚洲国家,在数字化抗疫方面举措得当。尤其是中国率先抗疫成功、复工复产,通过出口贸易,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贡献。
在WTO的相关研究中,2020 年第二季度,北美和欧洲出口同比增速大幅下降,分别下降了25.8 %和20.4%。当年第四季度,情况有所缓和,出口同比分别下降了3.0%和2.4%。由于国际和国内旅行的限制,全球石油消费下降,中东出口在第二季度也急剧下降。亚洲出口在第二季度下降7.2%,但与2019年相比,第四季度同比增长7.7%。亚洲地区快速复苏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对某些亚洲经济体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亚洲地区在疫情期间大量出口消费品和医疗用品,提升了整体出口数据。
未来20年,全球经济和贸易的重心,将从欧美向亚太地区转移。
根据IMF的预测,未来20年,亚太地区在全球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到2040年,亚太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会从2020年的35%左右增长到45%左右。以亚太国家为主的RCEP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
全球贸易整体震荡,长期保持上升趋势。由于各国对于本土供应链的重视,未来全球贸易的分工协作会发生变化。
受疫情影响,国际贸易从2019年第三季度激烈震荡下滑,在2020年第二季度到达谷底后迅速上扬。根据WTO的预测,全球贸易最悲观的预测也会高于2019年的情况。总的来讲,国际贸易呈上升的大趋势不变。
大趋势向好有几个前提假设:一是疫苗研制成功;二是中国等国家的抗疫措施取得成功,生产不受限制;三是服务的消费转为商品的消费;四是各国采取刺激消费的收入保障等措施。基于整体综合预测,全球贸易整体振荡,长期向好。
地缘政治以及成本结构会进一步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分工协作。一方面各国都在提高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另一方面制造成本也在发生悄然变化。对中国制造而言,部分产能向人工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转移是必然趋势。三星已经将大部分显示屏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越南。沃尔玛计划在未来几年加大其在美国的本地生产。在全球分工中,中国制造需要在变化中寻求更加有利的角色。
03
中国离不开国际贸易
中国离不开国际贸易:2021年,消费和投资整体下滑,进一步凸现了出口对经济的重要性。长期来看,出口这架经济马车的作用不可替代。
中国作为大国中最早控制疫情的国家,经济恢复也相对较快。2020年,消费对经济恢复起到了支柱作用,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4.3%。2021年,社零消费增速从一季度后持续下滑,呈现低速增长态势,拉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在投资方面,除了制造业投资在2021年第一季度有所回暖,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持续下降,全年对GDP增长的贡献明显不足。
受益于疫情冲击的错位,最先复工复产的中国企业在短期内显著上升,并且全球需求在疫苗接种率上升后逐渐复苏,过去一年内中国的出口表现最为亮眼。2021年10月,以人民币计算,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0.3%。
但两年来中国的出口中有部分是替代性出口。未来随着国外抗疫逐步取得成效,经济开始恢复,替代性出口比重会下降,届时中国出口将迎来新的考验。
04
贸易数字化大潮,中小企业抱团出海的良机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零售在线化的大潮。
根据Statista的数据,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电商在疫情期间得到长足发展。在线零售在整体零售的占比在疫情高发期突飞猛进,后期有所回落,但依然远高于疫情前。其中英国当前在线零售的份额高达24.1%,美国高达17%。
在线化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个人和社会习惯的养成。而这些习惯会快速从消费端向贸易端渗透。
数字化贸易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抱团出海的机会。
早在2016年,麦肯锡在《数字全球化》的报告中预测到,假如20世纪的贸易是有形产品的流动,21世纪的国际贸易是数据的流动;20世纪更多是国际大公司驱动,21世纪会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参与。
毫无疑问,线下展会和一对一对接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拥有资源优势的大企业,数字化手段增加了中小企业参与竞争并脱颖而出的机会。疫情期间,惠州市联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曾经取得了加拿大客户70万个袋子的样单。后来客户计划下一个500万个纸袋的大单,由于疫情难以考察探厂,联华包装利用VR Showroom赢得客户信任,顺利拿下近20万美元订单。类似的例子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并不少见。
数字化贸易平台的中小企业出口活跃。
根据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小企业外贸(出口)景气指数监测,与海关总署披露全国出口形势一致,总体中小企业仍处于景气区间,同时在圣诞季海外需求增长刺激下,中小企业处于高景气状态,仅位于全年次低点。随着圣诞节过去,中小企业出口景气程度或有下降,但海外疫情错峰恢复仍然给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景气窗口期。
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在线交易指数显示,中小企业在线交易处于活跃区间。在海外疫情仍未恢复、传统线下展会难以触达有效客户情况下,平台背书链接更多客户成为更多中小企业出口的选择。
询盘量同比加速,显示需求侧积极,但结合买家增速趋于平缓,趋势相背考虑是海外圣诞节带来的确定意向性询盘的增加,未来或难以持续高增态势。SKU增速保持在较高增速区间,显示商品丰富度不断提升,供给侧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按照出口商品的商品编码(HSCODE)看,中小企业出口覆盖的品类越来越多,近一年来从3678个品类升至4226个品类,我国出口仍保持较强韧性。
从出口国别看,交易TOP10国家较为稳定,美国、德国、印度、应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越南、巴西占据前十,交易额占全盘近50%。近几个月,美国占比及增速呈下降趋势,显示圣诞季采购需求已消退。
指数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现出口行业TOP10为电机电气、机械器具、家居、塑料、车配、针织服装、有机化学品、光学仪器、钢铁、玩具等行业。十个行业GMV占比达70%以上。圣诞季影响,玩具行业重回前十,主要消费行业增速均上浮10个百分点以上。
通过指数发现,中小企业出口呈现“量价齐升”的特点。样本企业整体交易额同比提升67.8%,订单量提升41.6%,平均笔单价同比提高37.7%,反应平台中小企业产品附加值提高。
在出口产品中,电机电气、机械器具、汽配占比达41.9%,微增1个百分点,同比增速69.3%;纺织、玩具、服装、鞋类、箱包、家居、塑料制品等7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从去年同期32%降至29.4%。平台加速中小企业产品转型升级,出口产品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阿里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 范秋辞 张青春整理
责编:斌卡(转载及媒体合作请评论区留言)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