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透视:《华氏911》重燃中文网战火经典三级电视剧
2023-10-27 10:07  浏览:22

透视:《华氏911》重燃中文网战火

  BBC中文网记者 魏城

  2004年07月19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41北京时间 16:41发表

  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获奖纪录片、美国“自由派“导演迈克尔·摩尔制作的《华氏911》在西方公映后,纷纷创下票房纪录,在导演的祖国──美国,还引起了民众狂热叫好和激烈反对的两极化反应。

  《华氏911》是写伊拉克战争的,根据导演摩尔的说法,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和全球的自由均受到布什行政当局利用9·11悲剧而发起的“反恐战争“的侵害,华氏911度就是“自由被焚烧的温度“。

  出乎意料的是,在似乎与伊拉克战争利害关系不大的中国人中,这部影片也激起了近乎沸点的热烈争论。

  盗版影碟热销神州

  《华氏911》戛纳电影节得奖后,中国官方传媒广泛报道,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中多次报道此片,而像“新浪“、“网易“这样的著名网站还推出了“《华氏911》专辑“,详细介绍和评论这部电影的内容和影响。

  据《上海青年报》今年六月底报道,《华氏911》有望成为在中国国内影院上映的首部外国纪录片。行文至此,尚不知此片是否已经在中国正式上映,但盗版的影碟则早已在坊间热销流传。网上信步一游,就发现了中国传媒上刊载的这样的新闻:“盗版《华氏911》潜入中国“、“四川文化局加大打假力度严打盗版《华氏911》“等等。看了此片的普通观众自然有着与官方传媒不同的观后感。

  伊拉克战争开战前后,中文网上曾一度“战火熊熊,硝烟滚滚“:中国网民们激烈地争论这场战争的性质。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争论也逐渐“火弱烟稀“。

  迈克尔·摩尔领取金棕榈奖

  如今,《华氏911》似乎重新燃起了中国网民们挺战、反战之争的“战火“。

  在中国大陆的一个网站上,网友“独语者“说:“我也反对战争,但是不反对美国对萨达姆的战争。“

  “Li宪源“网友反唇相讥:“只要是美国发动的战争,就坚决地不反对!──惟妙惟肖的中国自由主义反战咀脸!“

  一位署名“风吹花葵“的网友对此片导演不以为然:“迈克尔·摩尔不过是个左派意识形态的偏执狂罢了!“

  “飞雨无边“网友则针锋相对:“一个正常的社会,就应该允许’左派意识形态的偏执狂’存在,允许不同认识存在。“

  还有的网民由此反思更深层次的意义。网友“长谷川天王“这样写道:“《华氏911》提醒观众不仅怀疑政治家的阴谋,还要反思自己的立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片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中国同样有意义。“

  “飞雨无边“网友说:“我不喜欢布什,民众一定要对政治家保持必要的警惕,不能被政客煽动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一旦失去,再要回来可就难了。“

  问题是,伊拉克战争怎么成了“政治家的阴谋“之战呢?怎么成了“自由沦丧“之战呢?这场战争不是如北京“自由派“学者余杰所说的那种“本着自由和人道的终极价值、以沉重而悲怆的心情去迎接全人类共同的未来“的“自由之战“吗?不是像中国“网上仙游侠“东海一枭所热情讴歌的那种“以正伐邪、以有道伐无道、以文明伐野蛮、惩邪罚恶、除暴安良“的“正义“之战吗?怎么竟然与美国本土的“自由派“导演摩尔所说的“自由被焚烧“联系起来了呢?

  “自由之战“侵害自由?

  摩尔力图通过电影画面和解说词说明的是,9·11袭击事件发生后,布什行政当局利用民众的恐惧心理和报复情绪,一方面在国内通过《爱国者法案》,剥夺公民的某些自由和权利,另一方面则毫无根据地声称萨达姆与9·11袭击有牵连,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入侵了伊拉克。

  摩尔在影片中向国会议员讲述送子赴伊拉克当兵的“好处”

  当然,摩尔绝对不是什么一言九鼎的“美国知识界重镇“,他本人在美国也是极富争议的人,他的“西方左派“思想倾向和反布什政治倾向在欧美尽人皆知,他对布什的看法、对伊拉克战争的定性甚至无法得到绝大多数同胞的认同,但摩尔及其影片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而在于: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摩尔勇敢地行使了挑战总统、挑战当局政策的公民权利。在美国多数民众的理性判断被9·11恐怖袭击后泛滥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淹没、美国主流传媒的监督职能也被布什的反恐符咒所瘫痪的形势下,摩尔“独行侠“式的挑战尤显难能可贵。

  中国的某些“自由派“知识分子大概想当然地以为,由于美国是民主国家,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是独裁国家,所以美国攻打伊拉克,就一定是民主讨伐专制、自由讨伐独裁的“以正伐邪“之战;由于美国总统是民选的,所以他的所有决策就一定是“本着自由和人道的终极价值、以沉重而悲怆的心情去迎接全人类共同的未来“。他们似乎不知道,民主制度中的政客也是人,有着人所共有的所有弱点、缺陷:他们一样也有私心、私利,一样善玩阴谋、权术,如果没有监督,一样会腐败、滥权;他们也似乎不理解,如果民主制度中的监督、制衡机制出了问题,如果民主社会中的公民们因受误导而完全踩着当权者所谱的调子起舞,那么,所谓的民主国家同样有能力像独裁国家一样对内对外行凶作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主能否在一个国家发挥效用,一方面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各个监督、制衡机制是否正常运作,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有深厚的民主文化、该国民众是否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有了民主的制度,没有民主文化,制度完全可以成为形同虚设、徒有其表的东西。

  例如,某些第三世界国家,既有国会、宪法、政党,也有总统选举,但几十年来,老总统总是高票当选,执政党永远在台上唱戏,在野党永远在台下看戏;又比如,在具有长期专制传统的俄罗斯,民主化之后的民众如今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偶像──现任总统普京:女性选民认为他不仅年轻,而且性感;男性选民认为他不仅治国有方,而且柔道也堪称大师,于是,偶像普京在这次总统大选中又轻而易举地再次高票当选。

  民主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也不局限于新兴民主国家,即使在有着悠久的民主传统和肥沃的民主文化土壤的英、美两国,由于民众对政治的疏离感、冷漠感日益加剧,也由于政客越来越善于操纵舆论、玩弄权术,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也担心本国会出现民主文化沙漠化、民主制度空心化的趋势。

  所以,不管摩尔是不是一个“左派意识形态的偏执狂“,也不管《华氏911》对布什的某些指责是否准确,这部影片的价值就在于:即使在民主社会里,公民也应该永远对当权者保持一种警惕,对他的动机怀有一种戒心,尤其对他打着自由的旗号发动的战争提出更多的质疑。

  中国“自由派“误读伊战?

  其实,在西方,强烈反对伊拉克战争的人不仅仅包括所谓的“西方左派“、传统的和平主义者、劳工组织和少数族裔,也包括不少所谓的“西方右派“、精英阶层中的哈耶克或卡尔·波普的信徒以及主流社会中的白种富人,如波普的亲授弟子、美国犹太裔“金融大鳄“索罗斯,就坚决反对伊拉克战争和布什,并且发誓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誓把布什拉下马“;即使像摩尔这样的“左派“人士,其反战的理由也更多的是出于对自由被侵蚀的担忧和对假借“自由“名义开战的当权者的怀疑,而绝对不是对萨达姆命运的怜惜。

  但不知为什么,关于伊拉克战争的争论一进入中国,就变成了非黑即白、非民主即专制、非挺布什即挺萨达姆的“是非之战“:在中国的“左派“看来,支持伊战就是亲美、媚美、反华、反共;在中国的“右派“看来,反对伊战就是反民主、反自由、支持独裁、同情萨达姆。

  那些专门在网上和美国“对着干“的中国“小左“、“愤青“们如此思考,倒并不奇怪,因为他们大多未受过“高深“的教育,上网不过是为了“寻衅滋事“,搞点儿恶作剧,奇怪倒是某些自称信奉“自由主义“的中国“小资“们,他们大概也患上了严重的思想“色盲“:眼中的世界没有彩色,甚至没有灰色的过渡,只有黑、白两极;他们还变成了高度的道德“近视眼“: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他们只能辨明好、坏两种人,分清善、恶两件事,对庸庸碌碌的不好不坏之人、模模糊糊的非善非恶之事,则视而不见。不知是因为理智的缺失,还是因为感情的偏执,他们不愿意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使这个世界上确实有纯粹的黑白之物,绝对的善恶之人,“白物“也可能因为缺少擦拭而变黑,“善人“也可能因为缺乏监督而变恶。

  《华氏911》海报:摩尔与布什“相逢一笑泯恩仇”?

  倒是一位署名“湖人附近“的普通网友能够分辨伊拉克战争辩论中的复杂光谱,欣赏《华氏911》一片的真正价值。他说:“我知道,CCTV(指中国的中央电视台──编者注)一直是唱衰伊战,而国内很多爱好民主的朋友非常支持美国推翻萨达姆。美国的自由派恰恰和中国的自由派唱起对台戏。这里要指出的是,敌人的敌人未必是朋友,摩尔绝对不是萨达姆的支持者......首先,布什行政分支并不能完全代表美国,对布什的批评并不代表对美国的批评,不代表对民主制度的批评。其次,不是谁口头上说民主、自由就代表了民主自由,布什政府的言行恰恰损害了美国人的自由。摩尔要批评的,也正是布什的不民主和反自由。“

  布什的言行是否真的损害了民主、自由,尚有待于观察,但由于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对国际事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也经常以“自由“、“人权“的名义对外进行军事干涉,所以,美国总统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美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别国人民的身家性命。从这个意义来说,不加怀疑地信赖美国总统的动机,想当然地以为他的所有决策都是“本着自由和人道的终极价值“而做出的,不仅对美国人来说,而且对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世界其它国家的人民来说,至少是一种天真的荒唐,幼稚的愚昧。

发表评论
0评